火锅餐饮新标DB51/T 10011-2024深度解读,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DB51/T 10011-2024》火锅餐饮企业加工操作规范新标准发布,引领行业升级,该标准规范火锅加工操作流程,提升食品安全和品质,推动火锅行业迈向更高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火锅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餐饮形式,其市场规模逐年扩张,为保障火锅类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提升整个行业的整体水平,我国于2024年正式颁布了《DB51/T 10011-2024火锅类餐饮企业加工操作规范》,本文将对此规范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火锅行业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规范背景
《火锅类餐饮企业加工操作规范》(DB51/T 10011-2024)是在我国火锅行业多年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结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的,该规范的出台,旨在规范火锅类餐饮企业的加工操作流程,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火锅类餐饮企业,包括火锅店、火锅串串店、火锅烧烤店等,以及火锅原料加工企业。
术语和定义
规范中明确了火锅类餐饮企业加工操作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如火锅底料、火锅食材、加工设备等,为规范的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标准。
加工场所要求
火锅类餐饮企业加工场所应满足以下条件:
- 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具备独立的加工区域和储存区域;
- 加工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 加工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加工设备,如切割机、绞肉机、火锅底料熬制设备等。
加工操作流程
规范对火锅类餐饮企业的加工操作流程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
- 原料采购:选择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严禁使用过期、变质、有毒有害的原料;
- 原料处理:对原料进行清洗、切割、去骨、去刺等处理,确保原料新鲜、卫生;
- 火锅底料熬制:按照规定比例熬制火锅底料,确保底料口感和品质;
- 火锅食材加工:对火锅食材进行清洗、切割、焯水等处理,确保食材新鲜、卫生;
- 加工设备清洗消毒:定期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火锅类餐饮企业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
-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 食品安全培训;
- 食品安全;
-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
规范实施与监督
实施主体
火锅类餐饮企业应按照本规范要求,建立健全加工操作管理制度,确保加工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监督部门
各级食品安全部门应加强对火锅类餐饮企业的监督,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依法予以查处。
《DB51/T 10011-2024火锅类餐饮企业加工操作规范》的发布,为火锅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标准,有助于提高火锅类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火锅行业从业者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规范,共同推动火锅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