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规程,DB64/T 852-2013,护航枸杞产业健康发展

团体标准 603
《DB64/T 852-2013 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规程》是保障枸杞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指南,旨在通过规范病虫害监测和预报技术,提高枸杞产量和质量,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枸杞产业的迅猛发展,枸杞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枸杞产量与品质的提升,为此,我国出台了《DB64/T 852-2013 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规程》,旨在规范枸杞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保障枸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核心内容,为枸杞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规程,DB64/T 852-2013,护航枸杞产业健康发展,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规程,DB64/T 852-2013,护航枸杞产业健康发展,2,技术规程,产业健康发展,第1张

规程背景

枸杞(学名:Lycium barbarum L.),作为我国独有的药用植物,拥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收益,近年来,枸杞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产量逐年攀升,然而病虫害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枸杞产量与品质,我国正式颁布了《DB64/T 852-2013 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规程》。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枸杞种植区域内的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涵盖枸杞种植基地、加工企业以及相关科研、教学、推广等单位。

监测预报原则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其扩散蔓延。
  2. 科学监测,准确预报:运用科学监测方法,精确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3.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枸杞品种的病虫害发生特点,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

监测方法

  1. 田间调查:定期对枸杞园进行田间调查,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包括种类、程度、面积等。
  2. 诱捕器监测:在枸杞园设置诱捕器,监测害虫种类、数量及发生趋势。
  3. 生物监测: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手段,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

预报方法

  1. 历史数据分析:分析历史病虫害发生数据,预测未来发生趋势。
  2. 气象预报:结合气象预报,预测病虫害发生时间和强度。
  3. 病虫害发生模型:建立病虫害发生模型,预测发生趋势。

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间作,清除杂草,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枸杞抗病能力。
  2. 物理防治:利用诱捕器、杀虫灯等物理方法,降低害虫数量。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手段,降低病虫害发生。
  4. 化学防治:在病虫害严重时,合理使用农药,控制其蔓延。

规程实施与评价

实施步骤

  1. 制定监测预报:根据枸杞种植区域、品种、病虫害发生特点,制定监测预报。
  2. 开展监测预报工作:按照监测预报,开展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
  3. 分析预报结果:对监测预报结果进行分析,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4. 制定防治方案:根据预报结果,制定防治方案,实施防治措施。

评价方法

  1. 病虫害发生程度:通过田间调查,评估病虫害发生程度。
  2. 防治效果:通过监测预报和防治措施的实施,评估防治效果。
  3. 经济效益:通过提高枸杞产量和品质,评估防治措施的经济效益。

《DB64/T 852-2013 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规程》为枸杞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规范指导,通过实施该规程,可以有效降低枸杞病虫害发生,提高枸杞产量和品质,为枸杞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