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1081.29-2009标准解析,食品塑料包装多环芳烃迁移量检测方法研究
本文解读了DB13/T 1081.29-2009标准,重点研究了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16种多环芳烃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方法,通过详细分析,为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食品包装材料,作为食品接触材料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我国颁布了DB13/T 1081.29-2009《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制品 塑料 第29部分:16种多环芳烃特定迁移量的测定》这一行业标准,旨在规范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多环芳烃(PAHs)迁移量的测定,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相关企业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标准背景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具有高毒性的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食品包装材料中的PAHs可能通过迁移进入食品,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DB13/T 1081.29-2009标准,明确了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中16种PAHs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方法。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袋等,规定了16种PAHs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方法。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以下文件:
-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 GB/T 601 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 GB/T 602 化学试剂 标准溶液的制备
- GB/T 603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的一般规定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规定了以下术语和定义:
- 多环芳烃(PAHs):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结构,且至少有一个环与另一个环直接相连的有机化合物。
- 特定迁移量:指在一定条件下,食品包装材料中PAHs从材料迁移到食品中的量。
测定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以下测定方法:
- 溶剂萃取法:采用合适的溶剂对食品包装材料进行萃取,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方法对萃取液中的PAHs进行定量分析。
- 顶空法:将食品包装材料与食品接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平衡,收集平衡后的气体,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对气体中的PAHs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计算
根据测定结果,按照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出食品包装材料中16种PAHs的特定迁移量。
标准实施与意义
DB13/T 1081.29-2009标准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不仅为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检验提供了技术依据,还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促进食品包装材料行业健康发展
该标准要求食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从而提高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加强食品安全
该标准为食品安全部门提供了技术手段,有助于加强对食品包装材料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保障消费者健康
通过实施该标准,可以有效降低食品包装材料中PAHs的迁移量,减少对健康的潜在危害。
DB13/T 1081.29-2009《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制品 塑料 第29部分:16种多环芳烃特定迁移量的测定》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标准之一,了解和掌握该标准,对于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检验和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加强标准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标准意识,确保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