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014-2008标准深度解析,出口保鲜大葱质量规范解读

团体标准 602
《DB37/T 1014-2008标准解读》详细阐述了出口保鲜大葱的质量要求,标准涵盖了大葱的外观、品质、卫生及包装等方面,旨在确保出口大葱符合国际市场的高标准,保障食品安全与质量。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大葱作为深受人们喜爱的蔬菜,其出口量逐年攀升,为了确保出口保鲜大葱的品质,我国特地制定了《DB37/T 1014-2008》这一行业标准,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旨在帮助相关企业和从业者全面了解出口保鲜大葱的质量标准。

DB37/T 1014-2008标准深度解析,出口保鲜大葱质量规范解读,DB37/T 1014-2008标准深度解析,出口保鲜大葱质量规范解读,2,标准解读,食品安全,第1张

标准背景

《DB37/T 1014-2008》是山东省的地方标准,专门针对出口保鲜大葱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环节,该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出口保鲜大葱的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进而推动我国大葱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质量要求

外观要求

出口保鲜大葱的外观要求具体如下:

  1. 葱头需完整,不得有病虫害、腐烂、裂口等缺陷;
  2. 葱白部分长度适中,颜色鲜绿,质地坚实;
  3. 葱叶颜色鲜绿,叶片完整,无黄叶、枯叶、病虫害等;
  4. 葱头直径应在2.5厘米以上。

内在质量要求

出口保鲜大葱的内在质量要求如下:

  1. 水分含量:葱头水分含量应控制在80%以下,葱叶水分含量应控制在85%以下;
  2.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葱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应控制在3%以上,葱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应控制在4%以上;
  3. 粗纤维含量:葱头粗纤维含量应控制在1.5%以下,葱叶粗纤维含量应控制在2.0%以下;
  4. 重金属含量:出口保鲜大葱的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包装要求

出口保鲜大葱的包装要求如下:

  1. 包装材料:应使用食品级塑料薄膜、纸箱等无毒、无害材料;
  2. 包装规格:根据出口市场要求,确定合适的包装规格;
  3. 包装标识:包装上应标注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生产单位等信息。

运输和储存要求

出口保鲜大葱的运输和储存要求如下:

  1. 运输:保持通风、防潮、防晒,避免剧烈震动;
  2. 储存:通风、干燥、阴凉,避免光直射;
  3. 储存时间:根据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确定,一般不超过6个月。

检验方法

  1. 外观检验:通过肉眼观察葱头、葱叶的外观,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 内在质量检验:采用仪器检测水分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粗纤维含量等指标;
  3. 重金属含量检验:采用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方法检测重金属含量。

《DB37/T 1014-2008》标准对出口保鲜大葱的质量要求进行了详尽规定,旨在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相关企业和从业者应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以确保出口保鲜大葱的品质,提升我国大葱出口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