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112-2021标准解析,生态保护修复数据库建设与空间制图技术新规范
《DB41/T 2112-2021》规范解读聚焦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数据库建设,引入空间制图技术新标准,旨在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数据管理及可视化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重要性愈发显现,为全面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水平,我国于2021年正式发布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数据库建设与空间制图技术规范》(DB41/T 2112-2021),本文旨在对这一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为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规范背景
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虽取得显著进步,但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依然存在,为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升数据库建设和空间制图技术的规范化程度,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技术标准势在必行。
数据库建设
DB41/T 2112-2021规范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数据库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 数据采集:强调数据采集应遵循科学、规范、全面、准确的原则,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 数据分类:对相关数据进行分类,涵盖基础数据、监测数据、评估数据等。
- 数据存储:规范数据存储格式、介质和环境要求,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与可访问性。
- 数据更新:要求定期更新数据库,确保数据的时效性。
空间制图技术
规范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空间制图技术提出了以下要求:
- 制图原则:遵循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读性原则,确保制图成果的质量。
- :包括项目范围、实施情况、效果评估等。
- 制图方法:采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遥感、地理国情监测等技术手段,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展示。
- 制图标准:规范制图符号、颜色、比例尺等要求,确保制图成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规范实施与意义
DB41/T 2112-2021规范的发布与实施,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 提升数据库建设水平:规范数据库建设流程,提高数据库质量和可用性。
- 优化空间制图技术:规范空间制图技术要求,提升制图成果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 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B41/T 2112-2021《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数据库建设与空间制图技术规范》的发布与实施,将为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