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湘米规范,DB43/T 653-2011标准深度解读

团体标准 602
《DB43/T 653-2011湘米标准解读》深入剖析了湖南特色稻米的新时代规范,详细解读了湘米的标准要求,旨在提升湖南稻米品质,推动地方稻米产业发展。

在我国辽阔的农业版图上,稻米作为主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温饱与幸福,湖南,作为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自古以来便享有“湘米之乡”的美誉,为了规范湘米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提升湘米的质量和品牌形象,湖南省出台了DB43/T 653-2011《湘米》地方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湘米,热爱湘米。

新时代湘米规范,DB43/T 653-2011标准深度解读,新时代湘米规范,DB43/T 653-2011标准深度解读,2,标准解读,创新,第1张

标准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日益严格,湘米作为湖南的特产,其品质与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市场稳定,为了确保湘米品质,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1年发布了DB43/T 653-2011《湘米》地方标准。

DB43/T 653-2011《湘米》地方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湘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储存等。
  2.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湘米的定义、产地、品种、加工工艺等相关术语。
  3. 分类:将湘米分为长粒型、中粒型、短粒型三个品种,并根据加工工艺分为糙米、精米、胚芽米等。
  4. 要求:对湘米的品质、安全、包装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5. 检验方法:规定了湘米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检验仪器。
  6. 检验规则:明确了湘米的抽样、检验、判定和复检等规则。
  7. 标志、标签、包装:规定了湘米的标志、标签、包装的要求,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8. 运输和储存:提出了湘米的运输和储存要求,以确保其品质。

标准实施与意义

DB43/T 653-2011《湘米》地方标准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规范湘米生产:通过制定标准,对湘米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规范,提高湘米的质量和安全性。
  2. 提升品牌形象:湘米作为湖南特产,通过实施标准,有助于提升湘米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3. 保障消费者权益:标准对湘米的质量、安全、包装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4. 促进产业发展:湘米产业作为湖南省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实施标准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湘米特色

湘米,又称湖南米,是湖南省的地方特色稻米,湘米品种繁多,主要有早稻、中稻、晚稻等,其中以中稻最为著名,湘米具有米粒饱满、质地坚硬、口感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湘米的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湖南就有种植水稻的记载,经过多年的发展,湘米已成为湖南省的重要农产品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产业的发展,湘米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品种不断优化,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湘米的生产过程严格遵循DB43/T 653-2011《湘米》地方标准,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加工、包装,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这使得湘米具有以下优势:

  1. 高品质:湘米米粒饱满,质地坚硬,煮出来的米饭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2. 安全性:湘米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3. 环保:湘米生产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4. 地域特色:湘米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代表了湖南人民的饮食文化。

DB43/T 653-2011《湘米》地方标准的实施,为湘米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不断提高湘米的质量和品牌形象,让湘米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餐桌佳品,我们也要不断探索创新,推动湘米产业迈向更高水平,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