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风雨兼程,DB64/T 1984-2024规范助力酿酒葡萄产业抗灾发展

团体标准 602
《DB64/T 1984-2024 酿酒葡萄晚霜冻灾害调查规范》历经三十年,为我国酿酒葡萄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自1984年《酿酒葡萄晚霜冻灾害调查规范》(DB64/T 1984-2024)正式发布以来,我国酿酒葡萄产业在规范化管理的护航下,历经三十余载的砥砺前行,本文旨在回顾该规范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其在防治晚霜冻灾害中的关键作用,并展望酿酒葡萄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三十载风雨兼程,DB64/T 1984-2024规范助力酿酒葡萄产业抗灾发展,三十载风雨兼程,DB64/T 1984-2024规范助力酿酒葡萄产业抗灾发展,2,产业健康发展,第1张

规范的产生背景

我国酿酒葡萄产业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历经数十年发展,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酿酒葡萄生产国之一,酿酒葡萄生长过程中易受晚霜冻灾害的影响,严重威胁葡萄产量与品质,为提升产业抗灾能力,我国于1984年首次制定了《酿酒葡萄晚霜冻灾害调查规范》。

规范的主要内容

《酿酒葡萄晚霜冻灾害调查规范》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 灾害定义:明确晚霜冻灾害的概念、成因及危害程度。
  2. 调查方法:规定晚霜冻灾害的调查程序、指标、方法及数据统计。
  3. 防灾措施:提出预防晚霜冻灾害的技术措施,如选用抗寒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
  4. 灾害评估:建立晚霜冻灾害评估体系,为政府、企业和科研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规范的实施效果

自《酿酒葡萄晚霜冻灾害调查规范》实施以来,我国酿酒葡萄产业在以下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 提升抗灾能力:通过规范化调查和防灾措施,降低晚霜冻灾害对产业的影响。
  2. 促进可持续发展:规范化管理为产业提供有力保障,推动其健康发展。
  3. 优化产业结构:规范化调查和评估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

规范的发展前景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晚霜冻灾害对酿酒葡萄产业的影响日益严重,为应对这一挑战,《酿酒葡萄晚霜冻灾害调查规范》需不断完善和发展:

  1. 修订规范内容:根据实际情况修订规范,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
  2. 加强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我国产业抗灾能力。
  3. 推广新技术:加大科研投入,推广抗寒品种、智能化管理等新技术,提高产业抗灾能力。
  4. 培训专业人才: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防灾减灾能力。

《酿酒葡萄晚霜冻灾害调查规范》在我国酿酒葡萄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展望未来,我们要不断完善规范,加强防灾减灾能力,推动产业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