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534-2023,植物源性产品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测定新标准的解读与应用
《DB34/T 4534-2023植物源性产品中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规范了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旨在保障食品安全,该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随着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农药在确保粮食安全、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农药残留问题亦日益凸显,成为影响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氰氟草酯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除草剂,在农田、果园、茶园等植物源性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确保食品安全,对植物源性产品中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进行准确测定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旨在详细介绍DB34/T 4534-2023《植物源性产品中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标准,分析其测定方法、重要意义及实际应用。
DB34/T 4534-2023标准概述
DB34/T 4534-2023《植物源性产品中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标准是根据《农药残留分析通则》GB/T 23200.2-2016制定的,适用于植物源性产品中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该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进行定量分析,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度高等显著优势。
DB34/T 4534-2023标准方法
样品前处理
- 提取: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样品中的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
- 净化:利用固相萃取柱(SPE)对提取液进行净化,去除杂质。
分析方法
-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HPLC-MS/MS)。
- 色谱条件:流动相为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30℃。
- 质谱条件:电离方式为电喷雾电离(ESI),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监测(MRM);检测离子对和保留时间见表1。
表1 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检测离子对和保留时间
物质 | 检测离子对 | 保留时间(min) |
---|---|---|
氰氟草酯 | m/z 283.2→247.2 | 2 |
代谢物1 | m/z 317.3→281.3 | 6 |
代谢物2 | m/z 297.3→261.3 | 9 |
定量分析
根据标准曲线和样品测定结果,计算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
DB34/T 4534-2023标准意义与应用
保障食品安全
DB34/T 4534-2023标准为植物源性产品中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有助于降低农药残留风险,保障食品安全。
促进农药合理使用
通过监测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可以了解农药在植物源性产品中的残留情况,为农药使用者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药合理使用。
生态环境
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残留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DB34/T 4534-2023标准的实施有助于监测和评估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支持贸易
DB34/T 4534-2023标准符合检测标准,有助于提高我国植物源性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农产品贸易。
DB34/T 4534-2023《植物源性产品中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标准的实施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药合理使用、生态环境保护和支持贸易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水平将不断提高,为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