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709-2023猕猴桃病防治技术规范解析,推动产业迈向健康未来
本文深入解析了最新发布的DB61/T 1709-2023猕猴桃病防治技术规范,旨在为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规范化的防治措施,提高猕猴桃的品质和产量,保障产业的可持续性。
猕猴桃,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鲜美的口感,备受消费者青睐,在生长过程中,猕猴桃极易受到病害的侵袭,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更对整个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为了有效遏制猕猴桃病害的蔓延,我国制定了《DB61/T 1709-2023猕猴桃病防治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探讨猕猴桃病害防治的关键措施,旨在为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猕猴桃病防治技术规范概述
《DB61/T 1709-2023猕猴桃病防治技术规范》是我国针对猕猴桃病害防治制定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该规范从病原菌的种类、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多个维度对猕猴桃病害进行了详尽阐述,旨在为我国猕猴桃种植者提供一套科学、高效的防治方案。
猕猴桃病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病原菌
猕猴桃病害主要由真菌引起,主要病原菌包括Alternaria corymbosae和Phomopsis actinidiae。
传播途径
猕猴桃病害主要通过空气、土壤和昆虫传播,病原菌在病残体、土壤和昆虫体上越冬,次年春天气温回升时,病原菌开始侵染猕猴桃植株。
猕猴桃病防治要点
农业防治
-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产量高的猕猴桃品种,从源头上降低病害的发生。
- 合理施肥:科学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 合理修剪: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场所。
- 合理灌溉:避免大水漫灌,保持土壤湿润,降低病原菌的传播速度。
药剂防治
- 选择高效低毒农药:选用对猕猴桃病害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农药,如代森锰锌、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
- 合理用药:根据病情和农药说明书,合理选择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
- 交替用药:为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
- 注意安全间隔期: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确保安全间隔期,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生物防治
- 利用天敌昆虫:利用捕食性天敌昆虫,如捕食螨、食蚜蝇等,控制病原菌的传播。
- 微生物防治:利用拮抗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DB61/T 1709-2023猕猴桃病防治技术规范》为我国猕猴桃种植者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防治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品种等因素,结合规范中的防治要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猕猴桃病害的发生,为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