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767-2023解析,大豆蛋白质饲料原料预消化酶解工艺技术规范深度解读
DB21/T 3767-2023规范了大豆来源蛋白质饲料原料预消化酶解工艺技术,该标准明确了工艺流程、酶制剂选择、酶解条件、产品品质要求等关键环节,旨在提升饲料原料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大豆作为饲料原料的核心地位愈发明显,大豆蛋白质饲料原料以其丰富的营养和高效的利用率而备受青睐,其较低的蛋白质消化率和较多的抗营养因子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提升大豆蛋白质饲料原料的利用效率,减轻抗营养因子对动物健康的影响,并促进饲料工业的持续进步,DB21/T 3767-2023《大豆来源蛋白质饲料原料预消化酶解工艺技术规范》应运而生,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范,旨在为饲料企业和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规范背景及意义
规范背景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逐年攀升,大豆价格的波动对养殖业带来了显著的压力,国内大豆产量与品质难以完全满足饲料工业的需求,为提升大豆蛋白质饲料原料的利用效率,降低抗营养因子对动物的影响,推动饲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DB21/T 3767-2023规范应运而生。
规范意义
- 提升利用率,降低成本:通过提高大豆蛋白质饲料原料的利用率,有助于降低饲料成本。
- 减轻抗营养影响,提升生产性能:减少抗营养因子对动物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 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规范为饲料工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方向,推动产业升级。
- 保障动物健康,提升食品安全:确保动物健康,进而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大豆来源蛋白质饲料原料预消化酶解工艺的生产、质量控制和管理。
术语和定义
- 大豆来源蛋白质饲料原料:指以大豆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的蛋白质饲料原料。
- 预消化酶解:指在适宜条件下,通过酶解技术使大豆蛋白质饲料原料的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提高其消化率和利用率的过程。
工艺流程
- 原料预处理:包括清洗、破碎、粉碎等步骤,旨在去除杂质,提高酶解效率。
- 酶解:选择合适的酶种和酶解条件,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提高消化率和利用率。
- 后处理:包括过滤、干燥、粉碎等步骤,以确保预消化酶解大豆蛋白质饲料原料的质量。
工艺参数
- 酶种:选择适合大豆蛋白质饲料原料的酶种,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
- 酶解条件:包括酶解温度、pH值、酶解时间等,以确保酶解效果。
- 后处理条件:包括干燥温度、粉碎粒度等,以保证原料质量。
质量要求
- 外观:颜色、气味、粒度等符合要求。
- 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等符合国家标准。
- 卫生指标: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
安全性要求
预消化酶解大豆蛋白质饲料原料不得含有任何有害物质,确保动物食用安全。
DB21/T 3767-2023《大豆来源蛋白质饲料原料预消化酶解工艺技术规范》为我国大豆蛋白质饲料原料预消化酶解工艺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和规范依据,饲料企业及相关从业者应积极学习和掌握该规范,以提升大豆蛋白质饲料原料的利用率,推动饲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