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DB34/T 4603-2023鸭坦布苏病防控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

团体标准 603
《DB34/T 4603-2023 规模鸭场鸭坦布苏病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旨在指导规模鸭场有效防控鸭坦布苏病,规程详细阐述了病源特点、防控措施及应急处理,对提高鸭坦布苏病防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养殖业迅猛发展,鸭坦布苏病(Duck Tembusu Virus,简称DTM)已逐渐成为严重威胁规模化鸭场生产安全的重要疫病之一,为了有效遏制鸭坦布苏病的蔓延,确保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最新颁布了DB34/T 4603-2023《规模鸭场鸭坦布苏病防控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2023版DB34/T 4603-2023鸭坦布苏病防控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2023版DB34/T 4603-2023鸭坦布苏病防控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2,技术规程,2023,第1张

DB34/T 4603-2023《规模鸭场鸭坦布苏病防控技术规程》明确了规模鸭场在防控鸭坦布苏病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技术要求,包括防控原则、监测与诊断、预防措施、治疗与处置、疫病报告与处理等方面,该规程适用于我国所有规模化鸭场,旨在全面提升鸭坦布苏病的防控能力。

规程核心内容

防控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运用防控措施,显著降低鸭坦布苏病的发病率。
  2. 科学防控,规范操作:严格遵循科学防控原则,规范操作流程,确保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3. 责任明确,协同作战:明确各级防控责任,加强部门间协作,形成防控合力。

监测与诊断

  1. 监测:定期对规模鸭场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疑似病例。
  2. 诊断:采用实验室检测、临床观察等多种方法,对疑似病例进行确诊。

预防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鸭舍清洁、干燥,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增强鸭群免疫力。
  2. 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制度,加强进出人员、车辆、物品的消毒工作。
  3. 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疫情状况,合理选择疫苗,开展免疫接种。

治疗与处置

  1. 治疗:根据病情,采取抗病毒、抗菌、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
  2. 处置:对病鸭、疑似病鸭进行隔离治疗,对病死鸭进行无害化处理。

疫病报告与处理

  1. 疫病报告: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向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2. 疫情处理:根据疫情严重程度,采取封锁、扑杀、消毒等应急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 提升防控水平:DB34/T 4603-2023《规模鸭场鸭坦布苏病防控技术规程》为规模鸭场提供了科学的防控依据,有助于提高防控水平。
  2. 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通过严格执行规程,降低鸭坦布苏病的发病率,保障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3.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规范防控措施,提高养殖效益,助力养殖业转型升级。

DB34/T 4603-2023《规模鸭场鸭坦布苏病防控技术规程》的发布与实施,对我国规模鸭场鸭坦布苏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各规模鸭场应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该规程,切实提高防控水平,为我国养殖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