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1311-2024标准解析,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新篇章,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DB12/1311-2024》标准深入解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长,这一进程中,土壤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我国于2024年正式颁布了《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DB12/ 1311-2024),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标准背景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DB12/ 1311-2024)是我国针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制定的一项重要标准,该标准的出台,旨在规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工作,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适用范围
DB12/ 1311-2024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涉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工作,涵盖土地征收、土地储备、土地供应、土地开发、土地整治等各个环节。
土壤污染风险分类
依据土壤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土壤性质等因素,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划分为四类: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和无风险。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措施
- 高风险土壤:实施严格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土壤修复、土壤置换、土地储备、土地整治等。
- 中风险土壤:采取较为严格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土壤修复、土壤置换、土地整治等。
- 低风险土壤:实施一般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土壤修复、土地整治等。
- 无风险土壤:采取基本的风险管控措施,主要涉及土地整治。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技术要求
- 土壤修复技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土壤进行修复,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 土壤置换技术:将受污染土壤置换为未受污染土壤,以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 土地整治技术:对受污染土地进行整治,提升土地质量,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监测与评估
- 监测:定期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进行监测,确保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 评估: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进行评估,为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标准实施与责任
实施主体
DB12/ 1311-2024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推进标准实施。
法律责任
违反DB12/ 1311-2024标准,造成土壤污染事故的,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DB12/ 1311-2024)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水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工作中,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应携手努力,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