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颗粒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解析与实施指南

团体标准 603
《DB5206/T 164-2023 梵净山颗粒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为梵净山颗粒形绿茶加工提供技术规范,详细解读了加工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旨在提升产品品质,促进绿茶产业发展。

随着茶叶市场的蓬勃发展,茶叶加工技术也在日新月异,近年来,我国贵州省梵净山地区推出了一款独具特色的绿茶新品——梵净山颗粒形绿茶,为规范其加工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推动茶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贵州省质量技术局正式发布了DB5206/T 164-2023《梵净山颗粒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旨在为茶叶加工企业带来有益的参考。

梵净山颗粒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解析与实施指南,梵净山颗粒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解析与实施指南,2,技术规程,创新,第1张

DB5206/T 164-2023《梵净山颗粒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对梵净山颗粒形绿茶的原料、加工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包装、标签、运输及储存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该规程适用于梵净山颗粒形绿茶的生产、加工、检验及销售全过程。

原料要求

  1. 茶树品种:梵净山颗粒形绿茶应选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树品种,如梵净山云雾茶、梵净山毛尖等。
  2. 原料茶叶:要求新鲜、无病虫害、无霉变、无异味,含水量控制在8%以下。

加工工艺

  1. 萎凋:将原料茶叶摊放在萎凋摊晾场,摊放厚度5-10厘米,根据天气和茶叶品质调整摊放时间。
  2. 炒青:萎凋后的茶叶进行炒青,炒青温度控制在100-120℃,炒青时间根据茶叶品质调整。
  3. 揉捻:炒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时间根据茶叶品质调整。
  4. 烘干:揉捻后的茶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在60-80℃,烘干时间根据茶叶品质调整。
  5. 粉碎:烘干后的茶叶进行粉碎,粉碎粒度应符合规定要求。
  6. 混合:粉碎后的茶叶进行混合,确保混合均匀。
  7. 包装:混合后的茶叶进行包装,包装应符合规定要求。

质量要求

  1. 外观:梵净山颗粒形绿茶应为颗粒状,色泽翠绿,无杂质。
  2. 感官:香气鲜爽,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清澈明亮。
  3. 内含物:内含物应符合规定要求。
  4. 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规定要求。

检验方法

  1. 外观检验:观察梵净山颗粒形绿茶的外观,判断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 感官检验:品尝梵净山颗粒形绿茶的香气、滋味和汤色,判断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 内含物检验:采用相应的方法对梵净山颗粒形绿茶的内含物进行检验。
  4. 微生物指标检验:采用相应的方法对梵净山颗粒形绿茶的微生物指标进行检验。

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

  1. 包装:梵净山颗粒形绿茶的包装应符合规定要求,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
  2. :梵净山颗粒形绿茶的标签应符合规定要求,标签上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名、厂址、执行标准等。
  3. 运输:梵净山颗粒形绿茶的运输应符合规定要求,避免受潮、受热、受压。
  4. 储存:梵净山颗粒形绿茶的储存应符合规定要求,储存环境应干燥、通风、避光。

DB5206/T 164-2023《梵净山颗粒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梵净山颗粒形绿茶的生产、加工、检验及销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茶叶加工企业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梵净山颗粒形绿茶加工技术的监管,推动茶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