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茶园新格局,DB51/T 1543-2023 茶园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团体标准 603
《DB51/T 1543-2023 茶园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发布,旨在通过绿色防控技术,保护茶叶质量,构建生态茶园,推动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茶叶产量与品质持续攀升,茶叶已成为我国经济作物中的重要一环,茶园病虫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制约了茶叶的产量与品质,给茶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提升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茶叶质量安全,重庆市质量技术局发布了DB51/T 1543-2023《茶园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该规程展开,深入探讨茶园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助力打造生态茶园新格局。

构建生态茶园新格局,DB51/T 1543-2023 茶园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构建生态茶园新格局,DB51/T 1543-2023 茶园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2,技术规程,2023,第1张

DB51/T 1543-2023《茶园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发布,旨在规范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升茶叶产量与品质,保障茶叶质量安全,该规程明确了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目标、原则、技术措施及评价方法。

茶园病虫绿色防控目标

  1.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农药残留,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2. 控制茶园病虫害发生,降低病虫害对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3. 保护茶园生态环境,提升茶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4. 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茶农经济效益。

茶园病虫绿色防控原则

  1. 多元防治:采用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方法,综合防治茶园病虫害。
  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茶园病虫害预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遏制病虫害发生。
  3. 生态平衡:保护茶园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平衡。
  4. 经济高效: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茶园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1. 选用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茶树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
  2. 优化茶园布局:合理规划茶园布局,提高茶园抗病虫害能力。
  3. 清洁田园:及时清理茶园内的病虫害源,减少病虫害传播。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茶园病虫害。
  5. 物理防治:采用黄板、黑光灯、防虫网等物理方法,降低茶园病虫害发生。
  6.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
  7. 茶园管理:加强茶园管理,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强茶园抗病虫害能力。

评价方法

  1. 评价茶园病虫害发生程度:根据茶园病虫害发生面积、发生密度等指标,评估茶园病虫害发生程度。
  2. 评价茶叶产量和品质:根据茶叶产量、品质等指标,评估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效果。
  3. 评价茶园生态环境:根据茶园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等指标,评估茶园生态环境改善情况。

DB51/T 1543-2023《茶园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为我国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了有力指导,通过实施该规程,有助于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保障茶叶质量安全,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茶农和相关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该规程,共同守护绿色茶叶,打造生态茶园新格局。

标签: 2技术规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