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08/T 46.13-2023解读,餐饮区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新指南第13部分发布
《DB3708/T 46.13-2023》解读了餐饮区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新指南的第13部分,旨在规范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餐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显著,为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DB3708/T 46.13-2023《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指南 第13部分:有管理的餐饮区》正式发布,为餐饮区的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本文将对此新指南进行深入解读。
DB3708/T 46.13-2023《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指南 第13部分:有管理的餐饮区》是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规范有管理的餐饮区的食品安全管理,明确餐饮服务提供者、餐饮区管理者等各方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升餐饮区的食品安全水平。
明确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
餐饮服务提供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指南要求餐饮服务提供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合法经营,取得相关许可证照;
-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职责;
- 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等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 对食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全过程控制,确保食品安全;
- 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
规范餐饮区管理者的责任
餐饮区管理者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参与者,指南要求餐饮区管理者必须做到:
-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职责;
- 对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督促其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 对餐饮区内的食品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风险;
- 加强餐饮区内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加强餐饮区食品安全
指南要求各级食品安全部门要加强对餐饮区的监管,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 餐饮服务提供者的许可证照、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
-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等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 食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
-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及食品安全意识。
实施与落实
DB3708/T 46.13-2023《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指南 第13部分:有管理的餐饮区》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各级食品安全部门要加强对餐饮区的监管,确保指南的贯彻落实,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区管理者要自觉遵守指南规定,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DB3708/T 46.13-2023《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指南 第13部分:有管理的餐饮区》的发布,为餐饮区的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各相关方应认真贯彻落实指南要求,共同努力,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