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DB13/T 5897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
《DB13/T 5897-2024 小麦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为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了一套系统技术规程,规程涵盖病虫害识别、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旨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本规程详细解读了各项技术措施,并指导实际应用,以实现小麦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小麦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威胁到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为了有效遏制小麦病虫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我国于2024年正式发布了《DB13/T 5897-2024 小麦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意义。
《DB13/T 5897-2024 小麦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手段,降低农药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规程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小麦种植区域,涵盖了小麦的播种、生长、收获等全过程。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规程要求对小麦主要病虫害进行严密监测与预警,包括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发生程度、分布范围等,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绿色防控技术
-
农业防治:通过选育抗病、抗虫品种,合理轮作、间作,清除田间杂草,提升土壤肥力等措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
物理防治:利用光、热、电等物理因素,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
化学防治:在确保农药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农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防治效果评价
规程要求对防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病虫害发生程度、防治成本、环境影响等方面。
规程应用
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
通过绿色防控技术,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的侵害,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减少农药使用量
绿色防控技术强调农药的合理使用,降低农药残留,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防控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DB13/T 5897-2024 小麦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小麦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发挥规程的作用,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还需不断加强规程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农民的绿色防控意识,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