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溪白茶加工技术规程2023版解读,传统与创新的白茶制作艺术

团体标准 603
《DB36/T 588-2023 资溪白茶加工技术规程解读》深入剖析资溪白茶加工技艺,融合传统与创新,旨在传承和发扬白茶加工之道,提升白茶品质与市场竞争力。

随着我国茶文化的薪火相传与蓬勃发展,白茶,作为茶类中的瑰宝,愈发受到人们的青睐,资溪白茶,作为江西省资溪县的特色产品,其加工技术规程在近年来不断优化与提升,本文将围绕《DB36/T 588-2023 资溪白茶加工技术规程》展开,深入解读白茶加工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发展轨迹。

《DB36/T 588-2023 资溪白茶加工技术规程》概述

《DB36/T 588-2023 资溪白茶加工技术规程》由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旨在规范资溪白茶的加工流程,提升白茶的品质,促进资溪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规程对资溪白茶加工的基本原则、工艺流程、技术规范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资溪白茶加工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原料要求

《DB36/T 588-2023》规定,资溪白茶原料需选用当地特有的茶树品种,如白毫银针、白牡丹等,茶叶需新鲜、无病虫害、无霉变,采摘时间通常在春季。

加工工艺

  1. 萎凋:将采摘的茶叶均匀摊放在萎凋房内,通过调控温度和湿度,实现茶叶的自然萎凋,萎凋时间根据茶叶品种、气候条件等因素灵活调整。
  2. 干燥:对萎凋后的茶叶进行干燥处理,控制干燥温度和湿度,使茶叶水分降至8%以下,干燥过程中,需适时翻动茶叶,防止焦糊。
  3. 筛选:对干燥后的茶叶进行筛选,去除杂质、碎叶等,确保茶叶品质。
  4. 包装:将筛选后的茶叶进行包装,使用防潮、防霉、防氧化的包装材料,保障茶叶品质。

技术要求

  1. 萎凋:根据茶叶品种、气候条件等因素调整萎凋时间、温度、湿度,确保茶叶品质。
  2. 干燥:控制干燥温度和湿度在适宜范围内,防止茶叶烧焦或水分不足。
  3. 筛选:注意茶叶的形状、色泽等,确保茶叶品质。

质量控制

  1. 感官评价:对茶叶的外观、香气、滋味、汤色等方面进行评价,确保茶叶品质。
  2. 理化指标:检测茶叶的水分、灰分、酸度等理化指标,确保茶叶品质。
  3. 微生物指标:检测茶叶中的微生物含量,确保茶叶卫生安全。

传承与创新的白茶加工之道

  1. 传承:《DB36/T 588-2023 资溪白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制定,是对传统白茶加工技艺的传承,通过规范加工过程,保障白茶品质,传承了白茶文化。
  2. 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白茶加工技术规程注重创新,如改进萎凋、干燥等工艺,提高茶叶品质;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茶叶检测技术、包装技术等,提升白茶加工的效率和品质。

《DB36/T 588-2023 资溪白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制定,为资溪白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资溪白茶将更好地融入茶文化,为我国茶产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