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393-2023 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应用指导
《DB41/T 2393-2023 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南》旨在提供病虫害防治的专业指导,指南详细解析了规程内容,涵盖病虫害识别、防治方法及安全使用农药等,旨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其产量与品质备受瞩目,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制约其产量与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为了有效控制病虫害,保障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于2023年正式发布了《DB41/T 2393-2023 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DB41/T 2393-2023 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病虫害防治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程明确了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技术措施和效果评价等内容,旨在指导种植者科学、合理地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原则
主要病虫害
病虫害主要包括病害、虫害和杂草三大类,病害主要包括叶斑病、黑斑病、锈病等;虫害主要包括螟虫、蓟马、蚜虫等;杂草则主要包括苋菜、狗尾草、马唐等。
防治原则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种防治方法,以达到经济、安全、高效的目的。
-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种植区域、气候条件、病虫害发生规律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实现分类指导。
- 绿色防控,安全用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病虫害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 选用抗病、抗虫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抗病、抗虫的品种,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发生。
- 合理轮作:与作物轮作,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 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杂草,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场所。
生物防治
- 利用天敌昆虫:在田引入捕食性天敌昆虫,如草蛉、食蚜蝇等,以降低病虫害发生。
- 利用病原微生物:利用细菌等病原微生物防治病虫害,如叶斑病、锈病等。
物理防治
- 使用遮网: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使用遮网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 安装杀虫灯:在田安装杀虫灯,诱虫,降低病虫害发生。
化学防治
- 合理选用农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农药防治效果,合理选用农药,确保防治效果。
- 科学用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科学用药,避免农药残留超标。
效果评价
《DB41/T 2393-2023 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对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以下指标进行效果评价:
- 病害发生程度:通过调查田间病叶率、病斑率等指标,评估病害防治效果。
- 虫害发生程度:通过调查田间虫口密度、被害株率等指标,评估虫害防治效果。
- 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检测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评估农产品质量安全。
《DB41/T 2393-2023 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为我国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在实际应用中,种植者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规程要求,采取防治措施,提高产量和品质,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