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小实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解读及实践应用探讨

团体标准 603
本规程解读了橘小实蝇绿色防控技术,旨在提供有效、环保的防治方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探讨规程在橘小实蝇防治中的可行性和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柑橘产业的迅猛发展,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作为柑橘产业的一大害虫,其危害程度日益加剧,为有效遏制橘小实蝇的爆发与扩散,确保柑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正式颁布了《DB43/T 2580-2023 橘小实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中的有效实践方法。

橘小实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解读及实践应用探讨,橘小实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解读及实践应用探讨,2,技术规程,2023,第1张

《DB43/T 2580-2023 橘小实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我国针对橘小实蝇防控工作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该规程以生态学、生物学和化学防治为三大支柱,倡导绿色防控理念,旨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提升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防控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通过加强监测和预警,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对橘小实蝇进行防治。
  2. 绿色防控,环保优先:在防控过程中,优先选择对环境友好、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和物理防治方法。
  3. 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柑橘品种和不同生长阶段,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防控方法

  1. 农业防治:包括清除病残枝、果实落地后及时清理、合理轮作等。
  2. 物理防治:利用橘小实蝇对特定颜色、气味和声波的趋性,设置诱捕器、驱避剂等。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降低橘小实蝇种群密度。
  4.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监测与预警

  1. 监测:定期对橘小实蝇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其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
  2. 预警: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橘小实蝇的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警。

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实践探讨

农业防治

  1. 清除病残枝:在橘小实蝇发生初期,及时清除病残枝,减少虫源。
  2. 果实落地后及时清理:果实落地后,及时清理,防止橘小实蝇在果实上产卵。
  3. 合理轮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轮作作物,降低橘小实蝇的发生。

物理防治

  1. 设置诱捕器:在橘园内设置橘小实蝇诱捕器,诱杀成虫。
  2. 驱避剂:利用橘小实蝇对特定气味的趋性,喷洒驱避剂,降低其发生。

生物防治

  1. 天敌:利用橘小实蝇的天敌,如捕食性天敌、性天敌等,降低其种群密度。
  2. 病原微生物:利用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感染橘小实蝇,降低其繁殖能力。

化学防治

  1.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在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2. 科学用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合理用药,避免过度使用。

《DB43/T 2580-2023 橘小实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为我国橘小实蝇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防控方法,降低橘小实蝇的发生,保障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

标签: 2技术规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