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采后处理技术规程DB21/T 3707-2023,品质与安全双重保障
《DB21/T 3707-2023 甜玉米采后处理技术规程》发布,旨在保障甜玉米品质与安全,规程详细介绍了甜玉米采后处理流程,包括采摘、预冷、分级、包装、运输等环节,确保甜玉米从田间到餐桌的品质与安全。
甜玉米,因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这种蔬菜的嫩滑口感和营养价值,使其成为了餐桌上的常客,在甜玉米的种植、收获、运输和销售环节中,若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其品质下降、口感变差,甚至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为了规范甜玉米采后处理技术,提升甜玉米的品质与安全性,我国制定了《DB21/T 3707-2023 甜玉米采后处理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甜玉米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21/T 3707-2023 甜玉米采后处理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采收标准
甜玉米的采收标准涵盖了品种、成熟度、外观和新鲜度等多个方面,根据规程,甜玉米应在果穗达到成熟度时进行采收,此时籽粒饱满、色泽鲜亮、紧密排列,外观上,要求果穗无病虫害、无损伤、无霉变;新鲜度上,要求果穗无腐烂、无异味。
采收方法
甜玉米的采收应采用人工方式,以避免机械损伤,采收宜在晴天进行,以降低果穗表面水分,减少病害发生,在采收过程中,应轻拿轻放,确保果穗不受损伤。
采收后的处理
- 预冷:采收后的甜玉米应立即进行预冷,以降低果穗表面温度,减少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期,预冷温度应控制在0-4℃,预冷时间不超过2小时。
- 包装:预冷后的甜玉米应使用透气性好、防潮、防污染的环保材料进行包装,确保果穗紧密排列,避免挤压损伤。
- 运输:运输过程中,应保持甜玉米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避免高温、高湿、强光等环境因素对品质的影响,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以防污染。
保鲜技术
- 低温保鲜:将甜玉米置于0-4℃的冷库中,可延长保鲜期至约15天。
- 气调保鲜:通过降低氧气浓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抑制甜玉米的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期,气调保鲜条件为:氧气浓度1%-3%,二氧化碳浓度5%-10%,相对湿度90%-95%。
- 辐射保鲜:利用γ射线、X射线等辐射源对甜玉米进行照射,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延长保鲜期,辐射剂量应控制在1-5kGy。
《DB21/T 3707-2023 甜玉米采后处理技术规程》的制定,为我国甜玉米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遵循该规程,可以有效提高甜玉米的品质与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优质甜玉米的需求,并推动我国甜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希望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该规程,共同为我国甜玉米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