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DB14/T 2684-2023解读,食芽象甲防治技术规程助力粮食安全

团体标准 603
《DB14/T 2684-2023 食芽象甲防治技术规程》作为新标准,旨在提升粮食安全,该规程详细阐述了食芽象甲的防治方法,包括监测、防治技术及应急处理,以指导农业部门和企业科学防治,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种植模式日新月异的今天,病虫害对粮食生产的威胁愈发严峻,食芽象甲,作为一种对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害虫,其防治工作显得尤为关键,我国针对这一问题,已发布《食芽象甲防治技术规程》(DB14/T 2684-2023),为食芽象甲的防治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新标准DB14/T 2684-2023解读,食芽象甲防治技术规程助力粮食安全,新标准DB14/T 2684-2023解读,食芽象甲防治技术规程助力粮食安全,2,技术规程,标准解读,第1张

《食芽象甲防治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食芽象甲防治的行业标准,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该规程详细阐述了食芽象甲的防治原则、方法、效果评价等内容,旨在提升我国食芽象甲防治水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防治原则

  1. 综合防治:根据食芽象甲的发生特点和危害程度,采取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防治措施,实现防治效果的最大化。
  2. 生态优先:优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和人畜健康的影响。
  3. 科学规划:依据食芽象甲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提高防治效果。
  4. 适时干预:根据食芽象甲的发生时期,选择合适的防治时机,确保防治效果。

防治方法

  1. 物理防治:包括清除田间杂草、调整播种期、设置防虫网等,以降低食芽象甲的发生和危害。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抑制食芽象甲的繁殖和生长。
  3. 化学防治:在确保人畜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控制食芽象甲的种群数量。

防治效果评价

  1. 防治效果:通过调查食芽象甲的种群数量、危害程度等指标,评估防治效果。
  2. 环境影响:评估防治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人畜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3. 经济效益:分析防治成本与防治效果之间的关系,评估防治的经济效益。

实际应用

《食芽象甲防治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食芽象甲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应积极推广该规程,提高防治水平。

  1.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农民对食芽象甲防治的认识和技能。
  2. 完善防治体系:建立健全食芽象甲监测、防治、评价等体系,确保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3. 强化科技支撑:加大科研投入,研发新型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4. 严格执法: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禁用农药等违法行为。

《食芽象甲防治技术规程》的发布和实施,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该规程,不断提高防治水平,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