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625-2023解读,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指南实践应用解析

团体标准 603
《DB45/T 2625-2023》解读,针对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块,提供风险管控技术指南,实践应用中,强调源头控制、过程监管和末端治理,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及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环境治理的一大挑战,这些污染地块不仅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最新发布了《DB45/T 2625-2023 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文将深入解读《指南》的核心内容,探讨其在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领域的实践与应用。

DB45/T 2625-2023解读,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指南实践应用解析,DB45/T 2625-2023解读,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指南实践应用解析,2,2023,技术规范,第1张

《指南》是我国针对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制定的一套全面技术规范,旨在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高效的技术指导,该指南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牵头,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编制。

《指南》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指南》适用于我国境内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块的风险评估、修复治理和风险管控。

重金属污染地块分类

《指南》将重金属污染地块分为以下四类:

  1. 轻度污染地块:土壤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可能对生态环境和健康造成潜在影响的地块。
  2. 中度污染地块:土壤重金属含量介于轻度污染地块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之间,对生态环境和健康有一定影响的地块。
  3. 重度污染地块: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生态环境和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地块。
  4. 极重度污染地块:土壤重金属含量极高,对生态环境和健康有严重危害的地块。

风险评估

《指南》要求对重金属污染地块进行风险评估,包括污染源调查、污染范围和程度评估、环境风险等。

修复治理

针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地块,《指南》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治理措施,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

风险管控

《指南》强调,对重金属污染地块进行风险管控是保障生态环境和健康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 设立隔离区:对污染严重的地块设立隔离区,限制人类活动,防止污染扩散。
  2. 土壤修复:对污染地块进行土壤修复,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减少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3. 环境监测:对污染地块及其周边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
  4. 公众健康保护:加强对污染地块周边居民的健康监测,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指南》实践与应用

政策支持

《指南》的发布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提供了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推动《指南》的贯彻落实。

企业参与

企业是重金属污染地块修复治理的主体,企业应积极参与《指南》的实施,提高自身风险管控能力。

公众参与

公众是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的认识,增强公众参与风险管控的积极性。

加强实施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监督,确保《指南》的有效实施。

《DB45/T 2625-2023 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指南》的发布,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指南》,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为保障生态环境和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标签: 22023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