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玉米双斑萤叶甲防治规程深度解析及实用策略研究
《DB15/T 2953-2023 玉米双斑萤叶甲防治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策略探讨,旨在提供玉米双斑萤叶甲防治的标准化技术指导,本文详细解读了规程内容,并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探讨防治策略,以期为我国玉米生产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
随着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张,玉米双斑萤叶甲这一重要害虫,其发生频率与危害程度亦逐年攀升,为有效遏制玉米双斑萤叶甲的蔓延,确保玉米产量与品质,我国在2023年正式颁布了《DB15/T 2953-2023 玉米双斑萤叶甲防治技术规程》,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中的有效策略。
《DB15/T 2953-2023 玉米双斑萤叶甲防治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玉米双斑萤叶甲防治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全国各地科学、合理地推进玉米双斑萤叶甲的防治工作,该规程涵盖以下关键内容:
- 防治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融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实现综合治理。
- 防治对象:包括玉米双斑萤叶甲的成虫、幼虫与卵。
- 防治时期:依据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发生规律,选取关键防治时期进行防治。
- 防治方法:涵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
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
- 选用抗虫品种:根据当地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发生情况,挑选抗虫性强的玉米品种。
- 合理轮作:实施玉米与其他作物的轮作,降低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发生与危害。
- 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施肥、灌溉,增强玉米植株的抗逆性。
生物防治
- 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天敌,如捕食性天敌、性天敌等。
- 生物农药:选用对玉米双斑萤叶甲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农药,如白僵菌、绿僵菌等。
物理防治
- 人工捕杀:在玉米双斑萤叶甲发生初期,及时人工捕杀成虫与幼虫。
- 黄板诱杀:利用玉米双斑萤叶甲对特定颜色的趋性,设置黄板诱杀成虫。
化学防治
- 合理用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菊酯类、有机磷类等。
- 科学用药:根据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防治时期与用药方法。
- 交替用药:为防止玉米双斑萤叶甲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
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 加强监测:密切关注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发生动态,及时掌握防治时机。
- 科学用药: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合理用药,避免过度依赖化学防治。
- 综合防治: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实现综合治理。
- 严格操作:在防治过程中,确保操作规范,防止农药残留与环境污染。
《DB15/T 2953-2023 玉米双斑萤叶甲防治技术规程》为我国玉米双斑萤叶甲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发生与危害,确保玉米产量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