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盖菇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DB3701/T 484-2024 解读与应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2
《DB3701/T 484-2024 大球盖菇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旨在提供大球盖菇病虫害防治的详细指导,规程涵盖病虫害识别、防治措施及具体应用,旨在确保大球盖菇种植的可持续性和产量。

随着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产业的蓬勃兴起,病虫害问题逐渐显现,对大球盖菇的产量与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有效遏制大球盖菇病虫害,确保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我国正式颁布了DB3701/T 484-2024《大球盖菇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关键要点。

大球盖菇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DB3701/T 484-2024 解读与应用指南,大球盖菇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DB3701/T 484-2024 解读与应用指南,2,技术规程,食品安全,第1张

DB3701/T 484-2024《大球盖菇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大球盖菇病虫害防控的行业标准,该规程详细阐述了大球盖菇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防治原则和具体技术,旨在提升大球盖菇产业的病虫害抵御能力,助力产业的持续发展。

大球盖菇主要病虫害及防控原则

主要病虫害

大球盖菇的主要病虫害包括:

  1. 真菌病害:如黑腐病、根腐病、炭疽病等。
  2. 细菌病害:如软腐病、细菌性溃疡病等。
  3. 昆虫病害:如菇蚊、菇蝇、菇蛾等。

防控原则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病虫害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风险。
  2. 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辅助,化学防治为补充: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选择防治方法。
  3. 科学用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残留,确保食品安全。

防控技术

农业防治

  1. 选择抗病品种:引进或培育抗病性较强的大球盖菇品种。
  2. 合理轮作:与非食用菌类作物轮作,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
  3. 土壤处理:使用生物菌肥或土壤消毒剂,改善土壤环境,抑制病原菌生长。

生物防治

  1. 引入天敌:利用昆虫、微生物等天敌,控制病虫害发生。
  2. 利用生物农药:选用对人类和环境友好的生物农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化学防治

  1. 合理用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2. 交替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类农药,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3. 严格控制用药量:按照规定剂量使用农药,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实际应用注意事项

  1. 严格执行规程:在实际操作中,务必遵循DB3701/T 484-2024《大球盖菇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2. 加强监测预警:定期对大球盖菇田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提前采取防控措施。
  3. 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其对病虫害防控的认识和技能。
  4. 强化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大球盖菇病虫害防控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相关研究,推动产业发展。

DB3701/T 484-2024《大球盖菇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为我国大球盖菇产业的病虫害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认真执行规程,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提高农民素质,共同推动大球盖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