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发布,深度解析DB5115/T 139-2024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规范
《DB5115/T 139-2024》新标准深度解读,强调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从人员培训、原料采购、加工过程、设备维护到产品检验等环节提出严格要求,旨在提升小作坊食品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
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的迅猛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愈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了强化食品小作坊的食品安全监管,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国正式颁布了《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规范》(DB5115/T 139-2024),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范,旨在帮助食品小作坊更好地理解与执行。
规范背景
近年来,我国食品小作坊数量持续增长,然而食品安全事件也时有发生,为提升食品小作坊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了《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规范》。
规范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小作坊,包括但不限于糕点、熟食、饮料、调味品等多种食品类别。
术语和定义
规范对食品安全、食品小作坊、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定义,确保各方对规范的理解保持一致。
人员管理
规范要求食品小作坊必须配备具备食品安全知识的专业人员,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与定期考核,确保其具备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与技能。
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管理
规范规定食品小作坊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并对原料和添加剂的进货、储存、使用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其质量安全。
生产加工过程管理
规范对食品小作坊的生产加工过程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生产场所的卫生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生产工艺流程、产品检验等,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产品检验和追溯
规范要求食品小作坊建立健全产品检验制度,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并建立产品追溯体系,方便消费者查询。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规范要求食品小作坊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机制,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事故损失。
实施与要求
食品小作坊应依照本规范的要求,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监督与查处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依法予以查处。
《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规范》(DB5115/T 139-2024)的发布,对于提升食品小作坊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食品小作坊应积极学习并理解该规范,按照规范要求加强内部管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
该规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迈上了新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和食品小作坊应携手共进,共同推动食品安全工作的持续改进,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