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768-2024北方种鹅节水生态旱养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1
《DB23/T 3768-2024 北方种鹅节水生态旱养管理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是一项针对北方种鹅节水生态旱养的技术规程,该规程详细解读了节水生态旱养的管理方法,包括种鹅饲养环境、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旨在提高种鹅养殖效益,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畜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家禽养殖业中,种鹅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生态旱养管理技术规程,对于提升种鹅养殖的经济效益,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将深入解读DB23/T 3768-2024《北方种鹅节水生态旱养管理技术规程》,并分析其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DB23/T 3768-2024北方种鹅节水生态旱养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DB23/T 3768-2024北方种鹅节水生态旱养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23/T 3768-2024《北方种鹅节水生态旱养管理技术规程》概述

DB23/T 3768-2024规程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种鹅节水生态旱养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升种鹅养殖效益,实现资源的节约与环境的保护,规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种鹅养殖环境:要求养殖场具备优良的通风、采光条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充足的水源。
  2. 种鹅选育:推荐选用适应性强、繁殖性能优良的品种,并注重遗传育种和良种繁育。
  3. 节水生态旱养技术:推广节水灌溉、旱作栽培等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养殖管理:强化饲养管理,确保种鹅生长、繁殖、产蛋等环节的顺利进行。
  5. 疾病防控:建立健全疾病防控体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降低疾病发生率。
  6. 环境保护:注重养殖场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

DB23/T 3768-2024《北方种鹅节水生态旱养管理技术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 养殖场选址: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水源充足的场地,有利于节水生态旱养的实施。
  2. 节水灌溉: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用水量。
  3. 旱作栽培:推广旱作栽培技术,如覆膜栽培、地膜覆盖等,增强土壤保水能力。
  4. 饲料配制:根据种鹅生长需求,科学配制饲料,减少饲料浪费。
  5. 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6. 疾病防控:加强疫苗接种、定期消毒、隔离病鹅等措施,保障种鹅健康。
  7. 环境保护:加强养殖场周边环境治理,防止污染。

DB23/T 3768-2024规程的制定,为北方地区种鹅养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养殖户应充分了解规程内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种鹅养殖效益,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规程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力度,促进种鹅节水生态旱养技术的普及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