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2005-2024 病死畜禽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开启绿色环保畜禽处理新时代

团体标准 601
《DB64/T 2005-2024 病死畜禽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引领绿色环保畜禽处理新潮流,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助力生态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飞速发展,病死畜禽的处理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为有效遏制病死畜禽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公共卫生风险,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我国在2005年颁布了《DB64/T 2005-2024 病死畜禽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自规程发布以来,它为我国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操作指南,极大地推动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DB64/T 2005-2024 病死畜禽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开启绿色环保畜禽处理新时代,DB64/T 2005-2024 病死畜禽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开启绿色环保畜禽处理新时代,2,技术规程,食品安全,第1张

《DB64/T 2005-2024 病死畜禽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关于病死畜禽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规范,该规程对病死畜禽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的定义、原则、工艺流程、技术要求、设备设施、操作规范、监测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为我国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指导。

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原理

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是借助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病死畜禽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害物质,实现无害化处理,这一技术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 绿色环保:处理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友好。
  2. 资源化利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机肥料可用于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3. 减少疾病传播: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4. 操作简便: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和应用。

规程的主要内容

  1. 定义:病死畜禽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病死畜禽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物质,实现无害化处理。
  2. 原则:遵循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安全性的原则。
  3. 工艺流程:包括病死畜禽收集、预处理、发酵、后处理、监测与评价等环节。
  4. 技术要求:涵盖设备设施、操作规范、环境要求、安全管理等方面。
  5. 设备设施:包括病死畜禽收集容器、预处理设备、发酵池、后处理设备等。
  6. 操作规范:涵盖病死畜禽收集、预处理、发酵、后处理、监测与评价等环节的操作规范。
  7. 监测与评价:全程监测处理过程,确保处理效果。

规程的应用与推广

自《DB64/T 2005-2024 病死畜禽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发布以来,我国各地积极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1.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各地政府加大投入,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
  2. 技术培训与推广:开展病死畜禽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培训,提高从业者技术水平。
  3. 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4. 多方参与:引导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形成良好的合作局面。

《DB64/T 2005-2024 病死畜禽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的发布与实施,为我国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了畜牧业的绿色发展,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规程的知晓度和应用水平,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