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DB15/T 3693-2024解读,生牛乳滋气味管控技术规范,助力乳品安全品质提升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693-2024 生牛乳滋气味管控技术规范》解读,为保障乳品安全与品质提供新标准,规范从源头到终端,全面控制生牛乳滋气味,提升乳品质量,确保消费者健康。

随着我国乳制品产业的迅猛发展,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品质与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严格把控生牛乳质量,规范其生产和加工流程,我国正式颁布了《DB15/T 3693-2024 生牛乳滋气味管控技术规范》,本文旨在深入解读这一新标准,以助相关企业和消费者充分理解其重要性及具体要求。

新标准DB15/T 3693-2024解读,生牛乳滋气味管控技术规范,助力乳品安全品质提升,新标准DB15/T 3693-2024解读,生牛乳滋气味管控技术规范,助力乳品安全品质提升,2,技术规范,消费者权益,第1张

背景与意义

《DB15/T 3693-2024 生牛乳滋气味管控技术规范》的推出,旨在强化生牛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乳品安全与品质,生牛乳作为乳制品生产的关键原料,其品质直接关系到终端产品的口感与安全性,滋气味是评判生牛乳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规范滋气味管控技术,能够有效预防有害物质和异味物质的产生,从而提升乳制品的整体质量。

规范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生牛乳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全过程,旨在规范生牛乳滋气味的管控技术,确保生牛乳的品质与安全。

技术要求

  1. 原料牛的健康状况:生产生牛乳的原料牛应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不得患有传染病、寄生虫等疾病。
  2. 饲料与添加剂:饲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严禁添加药物和添加剂。
  3. 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应保持卫生,防止污染,设备应定期清洗和消毒。
  4. 储存与运输:生牛乳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变质。
  5. 滋气味检测:生产过程中,应对生牛乳的滋气味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检测方法

本规范规定了生牛乳滋气味的检测方法,包括感官评价和仪器检测两种方式。

  1. 感官评价:由专业人员进行感官评价,根据滋气味的强度、类型、持久性等指标进行评定。
  2. 仪器检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等仪器对生牛乳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质量控制

  1. 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确保生牛乳的品质。
  2. 成品检验:成品出厂前,应进行滋气味等指标的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3. 追溯管理:建立生牛乳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实施与管理

实施主体

本规范的实施主体为生牛乳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相关企业和个人。

管理

  1. 政府部门:负责本规范的宣传、培训和执行工作。
  2. 行业协会:负责对本规范的实施进行指导和监督。
  3. 企业:负责对本规范的实施进行自查和整改。

《DB15/T 3693-2024 生牛乳滋气味管控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生牛乳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通过实施本规范,我们有望有效提升生牛乳的品质和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乳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相关企业和个人应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本规范,共同推动我国乳制品行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