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710-2024 莴笋栽培技术规程,提升莴笋产量与品质的实用手册

团体标准 602
《DB41/T 2710-2024 设施莴笋栽培技术规程》为提高莴笋产量与品质提供实用指南,详细介绍了莴笋的种植技术,包括选址、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旨在帮助农户提升莴笋产量与品质。

莴笋,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蔬菜,近年来在市场上备受青睐,随着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设施莴笋的栽培技术也日益成熟,成为提升莴笋产量与品质的关键途径,为了规范这一领域的栽培技术,我国制定了《设施莴笋栽培技术规程》(DB41/T 2710-2024),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对设施莴笋的栽培技术进行详尽解析,旨在为莴笋种植者提供实用的参考。

DB41/T 2710-2024 莴笋栽培技术规程,提升莴笋产量与品质的实用手册,DB41/T 2710-2024 莴笋栽培技术规程,提升莴笋产量与品质的实用手册,2,技术规程,栽培技术,第1张

设施莴笋栽培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选地与整地

  1. 选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顺畅、土壤肥沃、pH值在6.0-7.0之间的地块。
  2. 整地:对土壤进行深翻,确保土壤细碎无杂草,并耙平土地。

品种选择与播种

  1. 品种选择:依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挑选适宜的优质莴笋品种。
  2. 播种:可采用直接播种或育苗移栽的方式,播种前,用温水浸泡种子6-8小时,捞出晾干;育苗移栽时,将莴笋播种于育苗盘中,待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再移栽至大田。

苗床管理

  1. 温度管理:播种后,保持苗床温度在20-25℃之间,有利于种子发芽。
  2. 水分管理:保持苗床土壤湿润,防止积水。
  3. 光照管理:适当遮阴,避免幼苗受到强烈光照。

大田管理

  1. 施肥:莴笋生长期间,需施足底肥,追肥以氮、磷、钾肥为主,底肥可用腐熟的有机肥或复合肥;追肥则根据植株长势和土壤肥力,适时进行。
  2.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和积水。
  3. 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收获与采后处理

  1. 收获:当莴笋达到适宜的成熟度时,及时收获。
  2. 采后处理:清洗莴笋,去除病、虫、残叶,进行分级包装。

设施莴笋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要点

  1. 加强设施建设:提高栽培环境的稳定性。
  2. 选用优质种子: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3. 严格控制播种期:确保莴笋生长周期适宜。
  4. 适时施肥浇水:保证莴笋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5. 加强病虫害防治: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6. 严格执行采后处理流程:确保莴笋品质。

《设施莴笋栽培技术规程》(DB41/T 2710-2024)为莴笋种植者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栽培技术指导,遵循规程要求,合理选择品种、优化栽培技术,将有助于提升莴笋的产量与品质,为我国设施农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