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田多花黑麦草防控技术规范发布,护航小麦高产高品质新标准

团体标准 601
《DB41/T 2678-2024 小麦田多花黑麦草防控技术规范》旨在通过规范防控措施,确保小麦产量与品质,是保障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标准。

小麦,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近年来,小麦田中多花黑麦草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控制小麦田中多花黑麦草的蔓延,提升小麦的产量与品质,我国在2024年正式发布了《小麦田多花黑麦草防控技术规范》(DB41/T 2678-2024),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规范,旨在为小麦种植者提供实用的参考信息。

小麦田多花黑麦草防控技术规范发布,护航小麦高产高品质新标准,小麦田多花黑麦草防控技术规范发布,护航小麦高产高品质新标准,2,技术规范,第1张

小麦田多花黑麦草的危害分析

多花黑麦草在小麦田中的存在,会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危害:

  1. 养分竞争:多花黑麦草与小麦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导致小麦生长受限,产量下降。
  2. 水分竞争:多花黑麦草根系发达,对水分的吸收能力较强,这会使得小麦水分供应不足,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3. 病虫害传播:多花黑麦草可以作为病虫害的中间宿主,将病虫害传播给小麦,进而造成减产。
  4. 品质影响:多花黑麦草与小麦混生,导致小麦籽粒不饱满,品质有所下降。

《小麦田多花黑麦草防控技术规范》解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

  1.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对多花黑麦草具有抗性的小麦品种,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2. 合理轮作:实行小麦与其他作物如豆科、薯类等的轮作,减少多花黑麦草的繁殖环境。
  3. 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1.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如咪唑乙烟酸、乙草胺等。
  2. 合理用药:根据多花黑麦草的生长阶段和田间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和剂量。
  3. 注意事项: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防止对小麦造成药害。

生物防治

  1. 引入天敌:引入捕食性天敌,如瓢虫、食蚜蝇等,以降低多花黑麦草的密度。
  2. 生物制剂:利用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等,对多花黑麦草进行防治。

生态防治

  1. 改善田间生态环境:合理调整种植密度,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减少多花黑麦草的滋生。
  2.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物理、生物等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小麦田多花黑麦草防控技术规范》的发布,为小麦生产者提供了科学、系统的防控措施,通过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合理运用化学、生物和生态方法,可以显著降低多花黑麦草的危害,提升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小麦种植者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一规范,为我国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