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DB11/T 2263解读,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新规范要点

团体标准 601
《DB11/T 2263-2024》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技术规范将新增要点,包括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调查方法与数据采集等,旨在提升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土壤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安全、生态环境的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健康,为有效指导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工作,提升调查的精确度和科学性,市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局近期正式发布了《DB11/T 2263-2024 拟新增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深入剖析《规范》的核心内容,探讨其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工作的深远影响。

2024版DB11/T 2263解读,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新规范要点,2024版DB11/T 2263解读,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新规范要点,2,技术规范,第1张

《规范》的背景与意义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是掌握耕地土壤环境状况、评估土壤污染风险、制定土壤污染防治策略的关键手段,随着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推进,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的要求日益提高。《规范》的颁布,旨在规范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的技术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规范》的主要内容

调查范围与对象

《规范》明确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的范围和对象,涵盖了各类耕地、设施农业用地以及农村建设用地周边的土壤,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以及农药残留等。

调查方法与技术

《规范》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采样方法、样品制备、分析技术等,采样方法分为表层土壤采样和剖面土壤采样;样品制备包括风干、研磨、过筛等步骤;分析方法包括实验室分析和快速检测等。

调查指标与标准

《规范》规定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的指标和标准,涵盖了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等多个方面,调查标准参照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标准执行。

数据处理与分析

《规范》明确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包括数据审核、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调查报告编制

《规范》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报告的编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报告格式、内容、附件等,确保调查报告客观、真实地反映调查结果。

《规范》的影响与展望

《规范》的发布将对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工作产生以下积极影响:

  1. 提高调查质量:规范调查技术,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促进土壤污染防治: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3. 加强部门协作: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协同性。

展望未来,随着《规范》的逐步实施,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工作将更加规范、科学,为保护耕地资源、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DB11/T 2263-2024 拟新增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技术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范》要求,不断提高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水平,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