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早熟李生产技术规程发布,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团体标准 602
《DB23/T 3685-2024》规程解密寒地早熟李生产技术,推动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为我国寒地水果产业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寒地早熟李作为特色农产品之一,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规范寒地早熟李的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最新发布了《DB23/T 3685-2024 寒地早熟李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寒地早熟李生产技术规程发布,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寒地早熟李生产技术规程发布,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23/T 3685-2024 寒地早熟李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寒地早熟李生产的省级地方标准,自2024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对寒地早熟李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建园技术、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包装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旨在提升寒地早熟李的产量和品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产地环境

根据规程要求,寒地早熟李的产地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无污染的区域,具体条件如下:

  1.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宜,海拔在300-1500米之间。
  2. 土壤:土壤类型为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pH值在6.5-7.5之间。
  3. 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

品种选择

寒地早熟李品种繁多,选择合适的品种对提高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规程推荐以下品种:

  1. 红宝石:果实呈红色,口感酸甜适中,硬度高,耐运输。
  2. 金太阳:果实呈金黄色,口感酸甜适中,肉质细腻,营养丰富。
  3. 美早:果实呈红色,口感酸甜适中,肉质细腻,耐储运。

建园技术

  1. 园地规划:根据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合理规划园地,确保园区排水畅通。
  2. 栽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一般株距为2-3米,行距为3-4米。
  3. 栽植时间:选择春季或秋季进行栽植,栽植前对苗木进行修剪和消毒处理。

栽培管理

  1. 水肥管理: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情况,合理施用水肥,确保植株生长所需养分。
  2. 修剪: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和果实品质要求,进行合理的修剪,保持树形美观,提高果实品质。
  3.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采收与包装

  1. 采收时间:根据果实成熟度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采收时间。
  2. 采收方法:采用人工采收,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果实损伤。
  3. 包装:采用保鲜膜或纸箱进行包装,确保果实新鲜、美观。

《DB23/T 3685-2024 寒地早熟李生产技术规程》的颁布实施,为寒地早熟李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遵循规程要求,加强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我国寒地早熟李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