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4887-2024,饲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团体标准 602
《DB62/T 4887-2024 饲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提升饲用大豆产业质量,规范种植技术,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和饲料产业的迅猛发展,饲用大豆作为饲料原料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了提升饲用大豆的产量与品质,确保饲料的安全性,推动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正式颁布了DB62/T 4887-2024《饲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对饲用大豆的栽培技术进行深入解析。

DB62/T 4887-2024,饲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DB62/T 4887-2024,饲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技术规程,高质量发展,第1张

DB62/T 4887-2024《饲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饲用大豆栽培的省级地方标准,自2024年起正式施行,该规程旨在规范饲用大豆的栽培技术,提升大豆的产量与品质,确保饲料安全,为我国饲用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栽培技术要点

选地与整地

  1. 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排水条件优良、无病虫害发生的地块进行种植。
  2. 整地:进行深翻土地,确保耕作层厚度达到20厘米以上,以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

品种选择与处理

  1. 品种选择: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及市场需求,挑选适宜的饲用大豆品种。
  2. 处理:选用优质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和发芽率检测,确保种子质量。

播种

  1. 播种时间:一般地区以春播为主,播种期宜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
  2.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控制在40-50厘米,株距10-15厘米。

肥水管理

  1. 施肥:以有机肥为基础,追肥则采用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大豆生育期需氮量约为50-60千克/公顷,磷、钾肥的施用量需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确定。
  2. 灌水:大豆生育期需水量较大,需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

田间管理

  1. 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避免与大豆竞争养分、水分和光照。
  2. 病虫害防治: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收获与储藏

  1. 收获:大豆成熟时,及时收获,防止落粒。
  2. 储藏:将收获的大豆晾晒至水分含量在13%以下,储藏在干燥、通风、防潮的仓库。

规程实施意义

DB62/T 4887-2024《饲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我国饲用大豆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 提高饲用大豆产量和品质:通过规范栽培技术,提升大豆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2. 保障饲料安全:规范栽培技术,降低农药残留,确保饲料安全。
  3. 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饲用大豆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广大种植户和农业技术人员应积极学习并应用这一规程,提升饲用大豆栽培技术水平,为我国畜牧业和饲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