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实验用牛标准化养殖规范发布,开启实验质量保障新纪元

团体标准 601
《DB44/T 2481-2024 实验用牛管理规范》发布,旨在通过标准化养殖流程,确保实验用牛品质,开启保障实验质量新篇章。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化,牛作为实验动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了规范实验用牛的养殖与管理,提升其整体品质,我国于2024年正式颁布了《实验用牛管理规范》(DB44/T 2481-2024),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探讨其在实验用牛养殖与管理中的重大意义。

2024年实验用牛标准化养殖规范发布,开启实验质量保障新纪元,2024年实验用牛标准化养殖规范发布,开启实验质量保障新纪元,2,高质量发展,安全标准,第1张

规范背景

在生物医学、兽医学、农业科学等众多研究领域,实验用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国实验用牛的养殖与管理长期以来存在诸多问题,如品种混杂、饲养条件恶劣、疫病防控不力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验用牛的品质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相关部门积极制定并发布了《实验用牛管理规范》。

适用范围

《实验用牛管理规范》(DB44/T 2481-2024)适用于我国境内实验用牛的养殖、繁育、运输、使用和废弃等全过程。

管理要求

  1. 品种要求:实验用牛应选用国家认证的优良品种,确保品种纯正。
  2. 饲养环境
    • 温度:冬季室内温度应维持在15-20℃,夏季室内温度应维持在25-30℃;
    • 湿度: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70%;
    • 空气质量: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 饲料与饮水:实验用牛的饲料应符合国家饲料安全标准,饮水应清洁、无污染。
  4. 疫病防控:实验用牛的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体系,定期进行疫病检测和疫苗接种。
  5. 运输与使用:实验用牛的运输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实验动物原则。

规范意义

  1. 提升实验用牛质量:《实验用牛管理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实验用牛的整体质量,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动物资源。
  2. 保障实验结果可靠性:规范化的养殖与管理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推动养殖业发展:实验用牛养殖业的规范化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养殖业向高质量发展
  4. 减少动物痛苦: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实验用牛的水平,减少动物痛苦。

《实验用牛管理规范》(DB44/T 2481-2024)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实验用牛养殖与管理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规范的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养殖企业应共同努力,确保实验用牛的品质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我国科学研究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