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1966-2023,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引领绿色发展新篇章
《DB64/T 1966-2023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发布,旨在推动绿色发展,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助力实现可持续生态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了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提升流域水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我国在2023年正式颁布了《DB64/T 1966-2023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本文旨在从《规范》的背景、核心内容、实施意义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业内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规范》的背景
国家政策导向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这些政策要求各地加大生态修复和治理力度,以促进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提升。
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小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严峻,水质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一套科学、规范的小流域建设技术体系。
行业发展需求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社会各界对小流域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这些需求,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的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显得尤为迫切。
《规范》的主要内容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定义
《规范》明确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定义,即在流域范围内,通过生态工程、农业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等措施,实现水土保持、水质改善、生态修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流域。
小流域建设技术体系
《规范》从水土保持、水质改善、生态修复、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构建了小流域建设技术体系。
- 水土保持技术:包括梯田、梯地、梯坝、水土保持林、经济林等工程措施,以及植物覆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物措施。
- 水质改善技术:包括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源污染控制、水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
- 生态修复技术:包括水源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
- 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包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节水灌溉、化肥农药减量、生态农业等工程措施。
-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技术:包括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等工程措施。
小流域建设实施步骤
《规范》明确了小流域建设实施步骤,包括前期调查、规划设计、工程实施、运行等阶段。
《规范》的实施意义
保障流域水质安全
通过实施《规范》,可以有效改善小流域水质,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优化生态环境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恢复和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促进绿色发展
《规范》的实施将推动流域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实现绿色发展。
提高小流域建设水平
《规范》的实施将规范小流域建设行为,提高小流域建设水平。
《DB64/T 1966-2023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小流域建设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广大从业者应积极学习和应用《规范》,为我国小流域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