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果型红树莓生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解析

团体标准 602
《DB64/T 962-2014 秋果型红树莓生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是一份关于秋果型红树莓生产的技术规程,详细介绍了红树莓的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要点,旨在提高红树莓的产量和品质,为红树莓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红树莓,亦称树莓、地莓、树莓子等,作为一种富含经济价值和保健功效的浆果,近年来深受人们喜爱,随着公众对健康饮食的日益关注,红树莓的市场需求逐年攀升,我国发布的DB64/T 962-2014《秋果型红树莓生产技术规程》作为首个专门针对秋果型红树莓生产的技术指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我国红树莓生产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秋果型红树莓生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解析,秋果型红树莓生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解析,2,技术规程,技术规范,第1张

DB64/T 962-2014《秋果型红树莓生产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范围

本规程详细规定了秋果型红树莓的生产技术,涵盖了品种选择、园地建设、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果实采收与加工等各个环节。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程参照了以下标准:

  • GB/T 23776-2009 红树莓
  • NY/T 1279-2007 果树良种苗木繁育技术规范
  • NY/T 1278-2007 果树栽培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规程对以下术语进行了明确:

  • 秋果型红树莓:指在秋季成熟的红树莓品种。
  • 果实品质:包括色泽、口感、风味、营养成分等指标。
  • 病虫害防治:对红树莓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进行预防、控制和治疗。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秋果型红树莓品种,如红宝石、红珊瑚等,品种选择需考虑以下因素:

  • 果实色泽:鲜艳且具有市场竞争力。
  • 果实口感:口感佳,甜酸适中。
  • 果实营养成分:富含维生素C、花青素等。

建园

  • 园地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光照充足。
  • 栽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
  • 栽植时间:一般选择春季,具体时间依当地气候而定。

栽培管理

  •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
  •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 修剪:根据树势和果实生长情况,适时进行修剪。
  • 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合理使用农药。

果实采收与加工

  • 采收:果实充分成熟时进行采收,一般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 加工:清洗、去杂、分级、包装等工序,加工方式包括鲜食、冷冻、果酱、果汁等。

规程的应用与推广

提高红树莓生产水平

DB64/T 962-2014《秋果型红树莓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升红树莓的生产水平,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

促进红树莓产业发展

规程的推广将助力红树莓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

增加农民收入

红树莓产业的蓬勃发展将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DB64/T 962-2014《秋果型红树莓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红树莓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对提升生产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希望广大红树莓生产者认真学习并应用该规程,为我国红树莓产业的繁荣贡献力量,规程中涉及的部分内容共计1724字,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建园、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与加工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