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445.4-2024规程解析,阴山沿麓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技术深度解读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445.4-2024标准解读,详细介绍了阴山沿麓大豆与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该规程旨在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高产高效农业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种植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大豆与玉米带状间作技术因其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此,我国正式发布了《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DB15/T 3445.4-2024)的部分内容,旨在为阴山沿麓地区的大豆与玉米带状间作提供科学、规范的种植指导,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深入解读。

DB15/T 3445.4-2024规程解析,阴山沿麓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技术深度解读,DB15/T 3445.4-2024规程解析,阴山沿麓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技术深度解读,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针对阴山沿麓地区,旨在规范该地区大豆与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技术,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规程详细阐述了种植方式、种植密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种植方式

  1. 带状间作:大豆与玉米按照一定比例在同一地块上种植,形成带状分布,一般采用2行大豆与3行玉米的带状间作模式。
  2. 栽植行距:大豆行距为40-50厘米,玉米行距为60-70厘米。
  3. 栽植深度:大豆、玉米均以顶土为宜,深度约为3-5厘米。

种植密度

  1. 大豆:每亩种植密度为1.2-1.5万株。
  2. 玉米:每亩种植密度为4000-5000株。

田间管理

  1.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合理施用底肥和追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2. 水分管理: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适时灌溉,大豆生长前期需水量较少,生长后期需水量增加;玉米需水量较大,应保持土壤湿润。
  3. 中耕除草:在大豆、玉米生长过程中,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

病虫害防治

  1. 病害:大豆、玉米易患锈病、纹枯病等病害,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2. 虫害:大豆、玉米易受蚜虫、红蜘蛛、玉米螟等虫害侵袭,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收获与加工

  1. 收获:大豆、玉米成熟后,及时收获,大豆采用人工或机械收获;玉米采用机械收获。
  2. 加工:大豆、玉米收获后,及时进行脱粒、晾晒、筛选等加工处理。

《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部分内容为阴山沿麓地区大豆与玉米带状间作提供了科学、规范的种植指导,遵循该规程,可以有效提高大豆、玉米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规程中的技术要求,实现高产、高效、环保的种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