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山羊饲料代谢评价技术规程发布,DB15/T 3521-2024,助力健康养殖

团体标准 602
《DB15/T 3521-2024 奶山羊对饲料代谢评价技术规程》是保障奶山羊健康养殖的关键指南,旨在通过科学评价饲料代谢,提高养殖效益,确保奶山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奶山羊产业的蓬勃兴起,奶山羊饲料安全问题愈发受到广泛关注,饲料中真菌的滋生,尤其是某些常见的有害真菌,对奶山羊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产奶性能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确保奶山羊的健康养殖,我国出台了DB15/T 3521-2024《奶山羊对饲料代谢评价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为奶山羊养殖户提供有益的指导。

奶山羊饲料代谢评价技术规程发布,DB15/T 3521-2024,助力健康养殖,奶山羊饲料代谢评价技术规程发布,DB15/T 3521-2024,助力健康养殖,2,技术规程,养殖技术,第1张

规程背景

某些真菌,如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广泛存在于霉变饲料中,奶山羊若摄入含有这些真菌的饲料,将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导致生长发育受阻、繁殖能力下降、产奶性能降低,甚至可能引发疾病,对奶山羊饲料中的真菌进行检测和评价,对于保障奶山羊健康养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奶山羊养殖过程中,对饲料的代谢评价,涵盖了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判定等多个方面。

评价方法

  1. 样品采集:采集奶山羊饲料样品,包括原料、配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
  2. 样品处理: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如粉碎、过筛等。
  3. 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等先进技术进行检测。
  4. 代谢评价:根据检测到的真菌含量,结合奶山羊的生理指标、繁殖性能和产奶性能等,对饲料的代谢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

  1. 含量: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等含量的总和。
  2. 奶山羊生理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血液生化指标等。
  3. 繁殖性能:如受胎率、产羔率、奶山羊生长发育等。
  4. 产奶性能:如产奶量、奶质等。

评价结果判定

  1. 含量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奶山羊生理指标、繁殖性能和产奶性能正常,判定为合格。
  2. 含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奶山羊生理指标、繁殖性能和产奶性能正常,判定为基本合格。
  3. 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奶山羊生理指标、繁殖性能和产奶性能异常,判定为不合格。

规程实施意义

  1. 保障奶山羊健康养殖:通过实施本规程,可以有效降低奶山羊饲料中的真菌含量,减少对奶山羊的危害,提高奶山羊的养殖效益。
  2. 提高奶山羊产品质量:降低饲料中的真菌含量,有助于提高奶山羊的产奶量和奶质,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奶制品的需求。
  3. 促进奶山羊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本规程,有助于提高奶山羊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推动奶山羊产业的健康发展。

DB15/T 3521-2024《奶山羊对饲料代谢评价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奶山羊健康养殖、提高奶山羊产品质量和促进奶山羊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奶山羊养殖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规程,为我国奶山羊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