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麦后复种毛叶苕子还田减施化肥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2
《DB15/T 3491-2024 河套灌区麦后复种毛叶苕子还田减施化肥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解析了在河套灌区麦后复种毛叶苕子还田的技术规程,旨在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农业生产领域对化肥的依赖问题日益凸显,化肥的过量使用不仅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还严重污染了环境,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土壤健康,降低化肥使用量,我国正式颁布了《河套灌区麦后复种毛叶苕子还田减施化肥技术规程》(DB15/T 3491-2024),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河套灌区麦后复种毛叶苕子还田减施化肥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河套灌区麦后复种毛叶苕子还田减施化肥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规程背景

河套灌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之一,具备得天独厚的耕地资源和灌溉条件,随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化肥的施用量逐年攀升,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土壤板结、肥力降低、环境污染等,为解决这些问题,该规程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推广麦后复种毛叶苕子还田减施化肥技术,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适用范围

本规程主要针对河套灌区小麦收获后的农田,旨在通过复种毛叶苕子并还田,减少化肥使用量,提升土壤肥力,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技术要求

  1.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河套灌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毛叶苕子品种。
  2. 播种时间:小麦收获后及时播种,一般选择在7月底至8月初。
  3. 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和播种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量。
  4. 播种方式:采用条播或穴播,播种深度以2-3厘米为宜。
  5.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毛叶苕子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6. 田间管理:及时除草、灌溉,保持土壤水分适宜。
  7. 病虫害防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防治措施,确保毛叶苕子正常生长。
  8. 收获:毛叶苕子成熟后及时收获,将秸秆还田。

规程应用

提高土壤肥力

毛叶苕子具备固氮、解磷、解钾等特性,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通过复种毛叶苕子并还田,可以减少化肥使用,促进土壤养分的积累和循环利用。

减少化肥施用量

毛叶苕子还田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化肥需求,实验表明,复种毛叶苕子后,化肥施用量可减少30%以上。

保护环境

化肥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通过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毛叶苕子还田技术,可以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增加农民收入

毛叶苕子作为一种高蛋白饲料作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种植毛叶苕子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河套灌区麦后复种毛叶苕子还田减施化肥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河套灌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在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该规程有望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更多实惠,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