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454-2024 油莎豆-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
《DB15/T 3454-2024 油莎豆-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是一份指导油莎豆与大豆带状间作种植的技术文件,该规程详细解读了种植技术要点,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时间、行距配置、施肥管理等,旨在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生产方式正逐步向高效、生态、安全方向转型,油莎豆与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粮食作物,拥有巨大的种植潜力,为了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并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式发布了DB15/T 3454-2024《油莎豆-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规程,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DB15/T 3454-2024《油莎豆-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油莎豆-大豆带状间作种植的行业标准,该规程详细阐述了油莎豆-大豆带状间作种植的技术规范、种植模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旨在提升油莎豆和大豆的产量、品质及抗逆性,降低生产成本,助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种植技术要求
土地选择与整理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畅通、耕作层深厚的地块进行种植,对于前茬为禾作物的地块,需进行土壤消毒,以预防土传病害,深翻土壤,确保整地深度超过20厘米,保证土壤细碎、平整。
选择与处理 挑选抗病、高产、优质的油莎豆和大豆品种,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预防病虫害,大豆还需检测发芽率、净度等指标。
播种时期与密度 油莎豆和大豆的带状间作种植,播种时期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墒情和茬口安排,油莎豆在大豆播种前10-15天进行播种,大豆播种期为春季,播种密度:油莎豆行距30-40厘米,株距15-20厘米;大豆行距40-50厘米,株距10-15厘米。
施肥与灌溉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底肥和追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氮、磷、钾复合肥,追肥在油莎豆和大豆生长关键期进行,以满足其生长需求,灌溉应根据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量进行,保持土壤湿润。
田间管理
间苗与定苗 油莎豆和大豆出苗后,及时进行间苗、定苗,保留壮苗,淘汰弱苗,间苗时注意保持行距和株距。
除草与松土 及时除草,防止杂草与油莎豆、大豆争夺养分,在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松土,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病虫害防治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选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DB15/T 3454-2024《油莎豆-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技术规程》为我国油莎豆-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技术指导,遵循规程要求,合理进行种植和管理,将有助于提升油莎豆和大豆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