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592-2024,白芷科学种植规程,推动产业升级

团体标准 601
《DB50/T 1592-2024 白芷种植技术规程》发布,旨在通过科学种植方法,推动白芷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白芷,作为我国传统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药用植物,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公众对中医药价值的重新认识与重视,白芷的市场需求持续攀升,为了提升白芷种植的效益,保障产品质量,我国正式颁布了《白芷种植技术规程》(DB50/T 1592-2024),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核心内容,旨在为白芷种植者提供实用的技术参考。

DB50/T 1592-2024,白芷科学种植规程,推动产业升级,DB50/T 1592-2024,白芷科学种植规程,推动产业升级,2,技术规程,高质量发展,第1张

《白芷种植技术规程》概述

该规程全面涵盖了白芷种植的各个环节,包括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旨在为种植者提供一套科学、规范的种植技术指导。

选地与整地

(1)选地:适宜选择排水顺畅、土层深厚、肥力充沛的砂壤土或壤土作为种植基地。

(2)整地:需进行深翻土地,确保土壤熟化,并施足底肥,为白芷的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播种

(1)处理:播种前,需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30分钟,随后用清水彻底冲洗。

(2)播种时间:最佳播种期为春、秋季。

(3)播种方法:可采用条播或撒播,行距控制在20-30厘米,株距10-15厘米。

田间管理

(1)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时追肥,通常追肥3-4次,分别在苗期、花期和结果期进行。

(2)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和涝害的发生。

(3)中耕除草: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有利于白芷的生长。

病虫害防治

(1)病害:针对白芷可能发生的病害,如叶斑病、锈病等,应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洒。

(2)虫害:对于可能侵害白芷的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应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如喷洒20%吡虫啉乳油2000倍液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采收与加工

(1)采收:白芷通常在种植后2-3年进行采收,宜选择晴天进行。

(2)加工:采收后,需将白芷清洗干净、晾晒干燥,剪去须根,晒至半干后捆扎成小把,再继续晾晒至全干。

《白芷种植技术规程》(DB50/T 1592-2024)为白芷种植者提供了全面、科学的种植技术指导,遵循该规程有助于提升白芷种植效益,保障产品质量,对我国白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种植者应认真学习并掌握规程内容,为白芷产业的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