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635-2024,番茄晚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规程,助力番茄产业健康发展

团体标准 602
《DB22/T 3635-2024 番茄晚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规程》是保障番茄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指南,针对番茄晚疫病进行诊断与防治,旨在提升番茄产量与品质,确保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番茄作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的稳定不仅对满足市场需求,更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番茄晚疫病,作为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害,对番茄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为此,我国制定了DB22/T 3635-2024《番茄晚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该规程的背景、内容及其实施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DB22/T 3635-2024,番茄晚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规程,助力番茄产业健康发展,DB22/T 3635-2024,番茄晚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规程,助力番茄产业健康发展,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背景

番茄晚疫病是由疫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袭番茄的叶片、茎秆和果实,该病害具有传播迅速、范围广泛、防治难度大等特点,严重时甚至导致番茄减产或绝收,为提升番茄产量和品质,确保番茄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及时出台了DB22/T 3635-2024《番茄晚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规程》。

诊断技术

(1)症状观察

番茄晚疫病的典型症状是叶片上出现不规则褐色病斑,边缘呈云纹状,病斑周围有晕圈,茎秆上的病斑呈梭形,严重时会导致植株倒伏。

(2)病原鉴定

通过组分离法、电镜观察等方法,对疑似病样进行病原鉴定。

(3)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用PCR技术检测番茄晚疫病病原DNA,实现快速、准确的病害诊断。

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清除田间病残体,降低病原菌基数。

(2)物理防治

利用高温、高湿环境,采用烟雾剂、粉尘剂等方法,抑制病原菌生长。

(3)化学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甲霜灵、咪鲜胺等,进行喷雾防治。

(4)生物防治

利用拮抗微生物、昆虫天敌等生物防治方法,降低病原菌数量。

实施意义

  1. 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番茄晚疫病的发生和危害,从而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

  2. 保障农民增收: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有助于提升番茄产业的整体效益,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农药、生物防治等方法,降低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DB22/T 3635-2024《番茄晚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规程》的制定,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DB22/T 3635-2024《番茄晚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保障番茄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广大农民应充分认识该规程的重要性,加强学习、宣传和推广,为我国番茄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