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211-2022,鲜食型甘薯生产技术规程——甘薯产业品质与效益提升指南

团体标准 602
《DB50/T 1211-2022 鲜食型甘薯生产技术规程》为提升甘薯产业品质与效益提供关键指南,规范生产技术,保障甘薯品质,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甘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引起了广泛关注,DB50/T 1211-2022《鲜食型甘薯生产技术规程》的颁布,为鲜食型甘薯的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对提升甘薯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围绕该规程的核心内容,深入探讨鲜食型甘薯生产技术的关键环节。

DB50/T 1211-2022,鲜食型甘薯生产技术规程——甘薯产业品质与效益提升指南,DB50/T 1211-2022,鲜食型甘薯生产技术规程——甘薯产业品质与效益提升指南,2022,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第1张

DB50/T 1211-2022《鲜食型甘薯生产技术规程》由我国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发布,旨在规范鲜食型甘薯的生产流程,提升甘薯的品质与产量,推动甘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该规程适用于河南省鲜食型甘薯的生产,并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参考依据。

选地与整地

鲜食型甘薯生产需选择土层深厚、排水顺畅、有机质丰富的地块,整地前应彻底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确保土壤细腻、平整,整地深度通常控制在20-25厘米。

品种选择与繁殖

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繁殖材料应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种苗,繁殖方法包括分株繁殖、扦插繁殖等。

育苗

在育苗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适当遮荫,控制温度在18-25℃之间,适时施肥,以促进幼苗生长,待幼苗长到一定高度后,进行移栽。

移栽

移栽前,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移栽深度以苗心与土面平齐为宜,行距和株距根据品种特性而定,移栽后,及时浇透水,促进幼苗成活。

田间管理

  1.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甘薯生长阶段和产量目标,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一般每亩施纯氮15-20公斤、五氧化二磷10-15公斤、氧化钾15-20公斤。
  2. 灌溉:根据土壤湿度、降雨量等因素,适时灌溉,灌溉方法可采用沟灌、喷灌等。
  3. 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病害和虫害,病害防治可选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等;虫害防治可选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

收获与贮藏

鲜食型甘薯收获期一般在秋季,根据市场需求和品种特性确定,收获后,及时进行田间晾晒,降低水分含量,入库前,对甘薯进行预冷处理,保持适宜的贮藏温度和湿度。

DB50/T 1211-2022《鲜食型甘薯生产技术规程》为鲜食型甘薯的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遵循规程中的各项要求,可以有效提高甘薯的品质和产量,促进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规程中的技术要点,为我国甘薯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