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640-2024杂交制种技术规程,引领标准化生产,开启质量提升新纪元

团体标准 601
《DB41/T 2640-2024 杂交制种技术规程》发布,旨在通过标准化生产流程,推动杂交制种技术革新,开启提升种子质量新篇章。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蔬菜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与产量持续增长,在农业产业中,杂交制种技术作为提升品种遗传纯度和产量的关键环节,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规范杂交制种技术,提升质量,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国正式发布了DB41/T 2640-2024《杂交制种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核心内容,旨在为从事杂交制种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

DB41/T 2640-2024杂交制种技术规程,引领标准化生产,开启质量提升新纪元,DB41/T 2640-2024杂交制种技术规程,引领标准化生产,开启质量提升新纪元,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41/T 2640-2024《杂交制种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杂交制种技术的地方标准,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湖北省农业厅等机构共同制定,该规程详细规定了杂交制种的生产流程、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旨在提升杂交制种的整体质量,确保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

杂交制种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选育优良亲本

杂交制种的首要任务是选育出优良的亲本,规程明确指出,亲本应满足以下条件:

  1. 遗传背景清晰,无严重病虫害。
  2. 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
  3. 花期一致,便于杂交操作。
  4. 易于人工去雄,提高杂交成功率。

生产准备

  1. 播种:规程强调选择适宜的播种期,确保发芽均匀,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提高发芽率。
  2. 苗期管理:播种后,要及时进行浇水、施肥、除草,确保幼苗健康生长。
  3. 去雄:在杂交制种过程中,需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以防止自交。

杂交操作

  1. 花期选择:选择母本花期,进行人工授粉。
  2. 授粉方法:采用人工点授法,将父本花粉均匀涂抹在母本雌蕊上。
  3. 杂交数量:每株母本进行3-5次杂交,确保杂交成功率。

收获与处理

  1. 收获:杂交后,待果实成熟,及时收获。
  2. 处理:将收获的种子进行晾晒、筛选、消毒等处理,以提高种子质量。

检验与包装

  1. 检验:对种子进行发芽率、净度、水分等指标的检验,确保种子质量。
  2. 包装:按照规程要求,对合格种子进行包装,确保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质量。

规程实施的意义

DB41/T 2640-2024《杂交制种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我国杂交制种产业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提升质量,保障产业发展。
  2. 规范杂交制种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3. 促进制种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
  4. 推动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DB41/T 2640-2024《杂交制种技术规程》的颁布,为我国杂交制种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执行该规程,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