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牧区奶业发展关键,DB62/T 2295-2012 杂交生产奶羔技术规程
《DB62/T 2295-2012 高寒牧区杂交生产奶羔技术规程》旨在推动高寒牧区奶业发展,通过杂交生产奶羔技术,提高奶业产量与质量,助力牧区经济繁荣。
随着我国高寒牧区奶业迅猛发展,奶羔养殖已成为提升牧民收入、改善生活品质的关键途径,DB62/T 2295-2012《高寒牧区杂交生产奶羔技术规程》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为高寒牧区奶羔养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支持,本文将深入探讨该规程的背景、核心内容及其实施意义,以期为我国高寒牧区奶羔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规程背景
我国高寒牧区作为奶源基地,坐拥丰富的草原资源和独特的气候环境,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奶羔养殖面临诸多挑战,如饲料资源短缺、奶羔生长缓慢、疾病防控困难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推动高寒牧区奶羔产业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DB62/T 2295-2012《高寒牧区杂交生产奶羔技术规程》。
规程主要内容
选种与育种
规程要求,高寒牧区奶羔养殖应选用适宜的杂交品种,如西门塔尔、荷斯坦等,并加强育种工作,以提高奶羔的产奶性能和抗病能力。
草原资源利用
规程强调,要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确保奶羔饲料供应,通过科学规划草原放牧,实施轮牧制度,提高草原植被覆盖率,维护草原生态平衡。
饲料营养与调制
规程要求,根据奶羔生长发育需求,科学配制饲料,确保营养均衡,对饲料进行加工调制,提高饲料利用率。
疾病防控
规程强调,加强奶羔疾病防控,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降低疾病发生率,对病羔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生产管理
规程要求,建立健全奶羔生产管理制度,规范生产流程,定期对奶羔进行监测,确保奶羔生长发育正常。
实施意义
提高奶羔生产效益
通过实施DB62/T 2295-2012《高寒牧区杂交生产奶羔技术规程》,提高奶羔的产奶性能和抗病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奶羔生产效益。
促进牧民增收
奶羔养殖是高寒牧区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实施规程,提高奶羔产量和质量,有助于增加牧民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保障奶源安全
高寒牧区奶源是我国奶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规程,提高奶羔生产水平,有助于保障奶源安全,满足市场需求。
优化产业结构
高寒牧区奶羔产业发展,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实施规程,提高奶羔生产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DB62/T 2295-2012《高寒牧区杂交生产奶羔技术规程》为我国高寒牧区奶羔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程,推动高寒牧区奶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奶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