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933.1-2024深度解析,大口黑鲈养殖新标准推动产业升级
《DB34/T 4933.1-2024》发布,为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的第1部分,以大口黑鲈养殖新标准引领产业发展,该标准规范养殖流程,提升养殖效益,助力行业升级。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兴起,陆基圆池养殖模式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养殖形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大口黑鲈,作为我国养殖鱼类中的佼佼者,其养殖技术的持续优化与升级,对于整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 第1部分:大口黑鲈》(DB34/T 4933.1-2024)的正式出台,为我国大口黑鲈的养殖提供了更为科学、规范的指导框架,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新标准,探讨其对大口黑鲈养殖产业带来的积极影响。
DB34/T 4933.1-2024标准概述
《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 第1部分:大口黑鲈》由省农业农村厅编制,旨在规范陆基圆池养殖大口黑鲈的技术标准,提升养殖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并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该标准涵盖了养殖环境、鱼种选择、放养密度、饲料管理、病害防治、水质管理以及生产记录等多个方面。
标准主要内容解析
养殖环境
DB34/T 4933.1-2024标准对陆基圆池养殖大口黑鲈的环境条件进行了细致规定,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亚盐等关键指标,这些规定为养殖者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有助于保障大口黑鲈的健康成长。
鱼种选择
标准强调,养殖大口黑鲈需选用健康、无病害、生长态势良好的鱼种,并对鱼种来源、运输、暂养等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鱼种质量。
放养密度
根据不同的养殖区域、季节和条件,DB34/T 4933.1-2024标准对大口黑鲈的放养密度进行了规定,合理控制放养密度有助于提升养殖效益,降低病害风险。
饲料管理
标准对大口黑鲈的饲料选择、投喂方法、投喂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强调使用优质饲料,科学投喂,以满足鱼只的营养需求。
病害防治
标准强调病害监测的重要性,要求养殖者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规范使用药物,避免药物残留,确保产品质量。
水质管理
标准对水质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水质监测、换水频率、水质处理等,确保大口黑鲈在良好的水环境中生长。
生产记录
标准要求养殖者详细记录生产过程,包括鱼种来源、放养时间、饲料投喂、病害防治、水质变化等,以利于总结经验,提升养殖水平。
标准对大口黑鲈养殖产业的影响
DB34/T 4933.1-2024标准的发布,对大口黑鲈养殖产业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标准为养殖者提供了科学、规范的养殖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养殖技术水平,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
保障产品质量
标准对饲料、药物等投入品的使用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助于减少药物残留,保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范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大口黑鲈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
《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 第1部分:大口黑鲈》的发布,对于推动我国大口黑鲈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养殖者应积极学习和应用这一标准,提升养殖水平,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