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绿茶珠形茶加工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研究
本研究对DB52/T 638-2010《贵州绿茶珠形茶加工技术规程》进行解读,分析其实际应用,旨在提升贵州绿茶珠形茶的品质和加工效率,研究涵盖了原料选择、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为贵州绿茶珠形茶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绿茶作为我国茶叶的瑰宝之一,其品质与加工技术备受瞩目,在众多绿茶品种中,贵州绿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卓越的品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为了规范贵州绿茶珠形茶的加工技术,提升产品质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0年颁布了《DB52/T 638-2010 贵州绿茶珠形茶加工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价值。
《DB52/T 638-2010 贵州绿茶珠形茶加工技术规程》详细规定了贵州绿茶珠形茶加工的原料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标准以及检验方法等内容,适用于贵州省境内生产的珠形绿茶,该规程的出台,旨在提升茶叶加工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
原料要求
- 茶树品种:选择适应贵州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茶树品种,如湄潭毛尖、都匀毛尖等。
- 茶叶原料:选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新鲜茶叶,要求茶叶新鲜、完整、无病虫害。
- 茶叶水分:茶叶水分含量需控制在6%-8%之间。
工艺流程
- 落青:将茶叶摊放在通风、阴凉处,厚度约10厘米,摊放时间约6-8小时。
- 杀青:将摊青后的茶叶进行高温杀青,温度控制在100-120℃,时间约30-40秒。
- 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时间约20-30分钟,揉捻程度以茶叶成珠形为宜。
- 烘干: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烘干,温度控制在80-90℃,时间约1-2小时。
- 拣剔: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拣剔,去除杂质、破损茶叶。
- 包装:将拣剔后的茶叶进行包装,确保茶叶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质量要求
- 外观:茶叶呈珠形,色泽翠绿,匀整一致。
- 汤色:汤色清澈明亮,呈翠绿色。
- 香气:香气鲜爽,具有贵州绿茶特有的香气。
- 滋味:滋味鲜爽回甘,具有贵州绿茶特有的滋味。
- 水分:水分含量控制在6%-8%之间。
检验方法
- 外观检验:观察茶叶的外观,判断其是否符合规程要求。
- 汤色检验:将茶叶放入茶具中,用沸水冲泡,观察汤色是否符合规程要求。
- 香气检验:嗅闻茶叶的香气,判断其是否符合规程要求。
- 滋味检验:品尝茶叶的滋味,判断其是否符合规程要求。
- 水分检验:将茶叶放入干燥器中,测定水分含量,判断其是否符合规程要求。
实际应用研究
- 提高茶叶加工质量:遵循规程要求,确保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提升茶叶品质。
- 保障消费者权益:规范茶叶加工技术,提高茶叶质量,让消费者购买到优质、安全的茶叶。
- 促进茶叶产业发展:通过规程的实施,提高贵州绿茶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动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DB52/T 638-2010 贵州绿茶珠形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提高贵州绿茶珠形茶加工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茶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加强对规程的解读和宣传,提高茶叶加工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认识,确保规程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