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鹰架招鹰控鼠技术规程,开启科学防控草原鼠害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1
《DB51/T 938-2009 草原鹰架招鹰控鼠技术规程》为草原鼠害防控提供了一种新途径,通过科学设置鹰架招引鹰类控制鼠害,有效提升草原生态保护水平。

随着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草原鼠害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对草原植被造成了严重破坏,也影响了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2009年颁布了《草原鹰架招鹰控鼠技术规程》(DB51/T 938-2009),为草原鹰架招鹰控鼠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规程的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实施效果。

背景

草原鼠害一直是我国草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难题,传统的鼠害防治方法,如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为了寻求一种更加环保、高效的草原鼠害防治方法,我国于2009年正式制定了《草原鹰架招鹰控鼠技术规程》。

  1. 招鹰对象:规程规定,招鹰对象主要为草原狐狸、草原猫头鹰、草原隼等具有捕鼠能力的鸟类。
  2. 鹰架设置:鹰架应设置在草原鼠害较为严重的区域,距离地面高度为2-3米,鹰架间距一般为100-200米。
  3. 鹰架材料:鹰架材料应选用耐腐蚀、抗风化、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木材或金属制品。
  4. 招鹰方法:采用人工投放食物、播放鸟鸣声、模拟鹰巢等方法吸引鹰类前来栖息。
  5. 鹰类管理:对招引的鹰类进行定期观察,确保其健康和繁殖。
  6. 控鼠效果评估:通过观察鹰类捕鼠情况、草原植被恢复情况等指标,评估鹰架招鹰控鼠的效果。

实施效果

  1. 环保效益:草原鹰架招鹰控鼠技术规程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避免了化学防治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2. 经济效益:通过控制草原鼠害,提高了草原植被覆盖率,有利于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牧民的经济收入。
  3. 社会效益:草原鹰架招鹰控鼠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草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自然和谐共生。

《草原鹰架招鹰控鼠技术规程》为我国草原鼠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该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草原鼠害防治效果,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加强草原鹰架招鹰控鼠技术规程的推广应用,为我国草原生态环境治理贡献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草原畜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