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引领,DB51/T 544-2006规程助力食用菌产业品质提升
《DB51/T 544-2006 食用菌固体菌种繁育技术规程》为食用菌产业提供了标准化繁育技术,推动产业品质提升,确保食品安全,助力我国食用菌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食用菌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其丰富的营养和鲜美的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喜爱,为了保障食用菌的质量与安全,提升产业整体水平,我国正式颁布了《食用菌固体菌种繁育技术规程》(DB51/T 544-2006),本文将对该规程的核心内容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食用菌生产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规程背景
《食用菌固体菌种繁育技术规程》(DB51/T 544-2006)是我国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自2006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旨在规范食用菌固体菌种的生产和繁育流程,确保产品品质和安全,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香菇、平菇、金针菇、杏鲍菇、木耳等常见食用菌的固体菌种繁育、生产和质量控制。
菌种来源
选用具有优良性状、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菌种,确保菌种来源纯正,防止杂菌污染。
繁育设施
繁育食用菌固体菌种需具备以下设施:
- 菌种培养室:恒温、恒湿、无菌,保证菌种生长环境的稳定性。
- 接种室: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 接种工具:无菌接种针、接种环等。
繁育方法
- 菌种活化:将菌种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培养,直至菌丝生长旺盛。
- 扩大繁殖:将活化后的菌种接种到扩大培养基上,进行繁殖。
- 纯化:在繁殖过程中,定期进行纯化处理,确保菌种纯度。
质量控制
- 菌种纯度: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特征等方法,确保菌种纯度。
- 菌丝活力:通过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密度等指标,评估菌丝活力。
- 菌种保存:采用低温保存、冻干保存等方法,延长菌种保存期限。
包装与运输
- 包装:采用无菌、密封的包装材料,确保菌种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 运输: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运输,避免菌种受损。
规程实施意义
《食用菌固体菌种繁育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 规范食用菌固体菌种的生产、繁育过程,提高产品质量。
- 降低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风险,保障消费者健康。
- 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 为食用菌生产者提供技术指导,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加强规程的宣传、培训和推广,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迈向更高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食用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