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949-2018,动物疫病采样技术规范——守护动物健康与公共卫生的指南

团体标准 601
《DB51/T 949-2018 动物疫病采样技术规范》是保障动物健康与公共卫生的关键指南,规范了动物疫病采样流程,确保疫情监测与防控的有效性。

随着我国畜牧业和宠物经济的迅猛发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升动物疫病采样工作的规范性和精确度,确保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控工作的有效性,我国正式出台了DB51/T 949-2018《动物疫病采样技术规范》,本文旨在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析,以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

DB51/T 949-2018,动物疫病采样技术规范——守护动物健康与公共卫生的指南,DB51/T 949-2018,动物疫病采样技术规范——守护动物健康与公共卫生的指南,2,技术规范,2018,第1张

DB51/T 949-2018《动物疫病采样技术规范》是我国首个针对动物疫病采样的地方性标准,由重庆市畜牧兽医局牵头起草,并于2018年正式发布实施,该规范适用于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防控等各项工作中的采样活动。

规范主要内容

采样原则

  1. 科学性:采样工作必须遵循科学原理,保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规范性:采样工作需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确保采样过程有序、规范。
  3. 安全性:采样过程中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采样人员、动物及周围环境受到感染。

采样对象

  1. 疑似病例动物:表现为临床症状或病理变化的动物。
  2. 健康动物:用于对照或监测的动物。
  3. 疫源地动物:与疫病发生地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动物。

采样时间

  1. 急性动物疫病:在发病初期或高峰期。
  2. 慢性动物疫病:在发病稳定期或潜伏期。
  3. 疑似病例动物:在发现临床症状或病理变化时。

采样部位

  1. 血液:心脏、耳静脉、股静脉等。
  2. 组织:肝脏、脾脏、淋巴结等。
  3. 分泌物:鼻腔、口腔、眼结膜等。
  4. 排泄物:粪便、尿液等。

采样方法

  1. 无菌操作:采样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2. 抽样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
  3. 采样量:根据病原体检测方法的要求,确定采样量。

采样记录

  1. 采样人员:记录采样人员的姓名、职务等。
  2. 采样时间:记录采样时间,包括年、月、日、时、分。
  3. 采样地点:记录采样地点的详细地址。
  4. 采样动物:记录采样动物的种类、年龄、性别、体重等。
  5. 采样部位:记录采样部位。
  6. 采样量:记录采样量。
  7. 采样方法:记录采样方法。

规范实施与监督

  1. 实施主体: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诊疗机构等。
  2. 监督管理: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应加强对动物疫病采样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规范实施。
  3. 培训与考核:对从事动物疫病采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采样技能和规范意识。

DB51/T 949-2018《动物疫病采样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升我国动物疫病采样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和从业人员应认真贯彻执行该规范,为保障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作出积极贡献。

标签: 2技术规范2018